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简答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简答题)
材料一: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单选题)
蒋介石在1945年8月28日、29日的日记中写道:“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而“政令军令之统一”则是一切问题之“中心”。这段材料表明国民党()
(单选题)
1938年6月9日,国民党军新编第8师蒋在珍部奉蒋介石之命,在郑州()掘开黄河大堤,致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人民遭遇洪害,89万余人死亡。
(单选题)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单选题)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知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二 1872-1894年各类企业厂数与资本额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