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4 个问题

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简答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

正确答案

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答案解析

本问回答中国汉字的起源变的过程即可,中国文字由繁到简,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
简答题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

答案解析

本问考查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第一小问回答明清儒学思想析性质与进步性;第二小问则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分析归纳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出现的原因。
简答题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答案解析

本问以近代化切入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简答题
4

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

正确答案

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参与建立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

答案解析

第一小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依据时间信息分析当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四中的“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民,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基础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