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公平。即便是被押赴刑场,他仍然有办法排遣烦恼,“他一急,两眼发黑,耳朵里哩的一声,似乎发昏了,然而他又没有全发昏,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最后关头,他还在寻思要不要唱两句戏文,满足坎坷的期待。这些农民一方面是沉痛不堪地生存着;另一方面是没有觉察自己真正的处境和痛苦何在,更找不到摆脱现状的出路。
农民与革命的关系,成为鲁迅对现实思考的一个重要关节点。革命,是改变现实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农民争取自我解放的必由之路。而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它没有能够唤起千百万农民,未能革除建基于广大农村的封建体制。
阿Q虽然是一个贫苦农民,但他对革命毫无认识,甚至盲目的“深恶痛觉之”,但是辛亥革命的风刚刚吹到未状,赵太爷就威风扫地,连城里的举人老爷也悄悄地连夜把家私运到乡下来。阿Q从他的阶级地位出发本能的感到,革命既然时统治者惊恐万状,那么革命对他肯定有利,于是,他就强烈地“神往”革命。
在许多年间,论者评价阿Q,都采用以此论述农民身上蕴藏着个宁的积极性的观点,今天看来,阿Q与革命的关系并不那么直观和简单。鲁迅描写的阿Q对革命的想象,是任意掠夺他人的财富,任意占有乡村的女性,阿Q是流氓无产者而不是本分老实的农民。赤贫的状况让他无法安分守己,道德约束对他也是毫无效力的;走出未状的经历给他增长了见识和蛮干的勇气,他天然地认为这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对阿Q,不准革命要不得,如何引导其走向更,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到。我的阿Q的命运,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果然,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革命和社会的危害,到20世纪40年代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邪不压正》,20世纪80年代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简答题)
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填空题)
1918年5月,鲁迅的()发表于《新青年》。此后,他的《药》、《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接连发表,引起巨大反响。
(填空题)
由于与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高君宇的情谊,也因为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成为五四时期较早对革命有深刻认识的女作家,也是同时代少有的英气勃发、壮怀激烈的女作家。
(填空题)
在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格非是马原之后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而()则发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
(判断题)
梁斌的《红旗谱》是一部具体表现中国农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史诗性”作品
(单选题)
1921年7月,西谛在《评论之评论》第1卷第4期发表《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西谛即()。
(单选题)
新诗史上第一部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是()。
(填空题)
胡适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这是倡导文学革命和新诗理论建设的第一篇文章。
(填空题)
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分别发表了()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同时也宣告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单选题)
反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平原动荡社会生活的“长河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