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之内,在田间有作物生长的季节,由于光合作用固定CO2数量增加,空气中的CO2浓度较低,而非生长季节,CO2浓度较高。
②周日变化规律。在一天之内,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午夜和凌晨,群体内CO2浓度很高,这是由于在此期间CO2有补充而无消耗的缘故。清晨日出之后,光合作用逐渐加强,浓度逐渐下降;接近中午,光合作用旺盛,CO2浓度降至最低值;傍晚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CO2浓度又复上升。
③田间群体内的CO2浓度变化。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不但来自群体以上空间,而且也来自群体下部,其中包括土壤表面枯枝落叶分解、土壤中活着的根和微生物呼吸、已死的根系和有机质腐烂等释放出来的CO2。据估计、群体下部供应的CO2约占供应总量的20%。
④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在作物群体内部,接近地面的CO2浓度经常是比较高的。在一天之中,午夜和凌晨,越接近地表面,CO2浓度越高。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群体上部和中部的CO2浓度较小,下部稍大一些。作物群体上层光照充足,但CO2浓度相对较低,下层的C02浓度较大,光照却又较弱,各自都成了增加光合成的限制因子。这便是在作物生产上要十分重视通风透光的原因所在。
提高CO2浓度可以促使某些作物增加产量。不同作物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C3作物(大豆)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反应比C4作物(玉米)要好一些,C3比C4作物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更为敏感。但是,空气中的CO2浓度并非越高越好。当CO2浓度增高到一定的限度时(譬如,对小麦来说,CO2浓度达到0.12%时),光合速率即开始下降。
“通风”的含义。“通风透光”中的“通风”主要指C02的流动和补充。作物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消耗群体内部和群体周围的CO2,而补充CO2则主要依靠空气湍流和气体扩散。
(简答题)
试述田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和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通风”的含义?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简述CO2浓度的变化规律。
(填空题)
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的规律性变化是,一天中常是()时最低,一年中常是()季最低。
(判断题)
提高田间CO2浓度比较现实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或者是秸秆还田。
(单选题)
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的CO2浓度称为()
(单选题)
在光合碳循环运转正常后,突然降低环境中的CO2浓度,则光合环中的中间产物含量会发生如下的瞬时变化:()。
(单选题)
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外界的CO2浓度称为:()
(单选题)
农田和大气在日夜间作为CO2浓度的()的交替作用,形成了农田植被中CO2浓度铅直分布的特殊性。
(填空题)
适当提高CO2浓度可抑制果品和其他农产品的呼吸作用,但CO2浓度超过()时可使果实中毒,风味和品质变劣。
(填空题)
CO2补偿点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也就是()为零时环境中的CO2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