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囊菌目(Taphrinales),子囊裸生,无包被。外囊菌的单核孢子萌发时,细胞核发生分裂,形成的两个核进入芽管,芽管从寄主植物的嫩枝和叶的表皮或气孔侵入。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细胞内的两个核双核并裂形成双核菌丝体。菌丝体在寄主叶组织内扩展,刺激叶片栅栏和海绵组织增生和增大,细胞壁变厚,细胞内的叶绿体遭到破坏,叶片表面表现皱缩、肥肿,变为黄褐色或红色等症状。在寄主角质层下的双核菌丝体的部分细胞转化为厚壁的产囊细胞,双核在产囊细胞发生核配后立即进行一次有丝分裂,随后产生一个隔膜将产囊细胞内的两个二倍体核隔开。下部的细胞为足细胞,上部的为子囊母细胞,子囊母细胞发育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的过程与其它子囊菌相似。子囊形成后突破寄主角质层,呈栅栏状排列形成子实层。此时叶片表面形成灰白色粉蜡层,即病菌的子囊层。
白粉菌目(Erysiphales),白粉菌目真菌一般称作白粉菌,都是高等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引起植物的白粉病。白粉菌的菌丝体无色透明(少数褐色),大都生长在寄主的表面,从上面产生球状或指头状的吸器,伸入寄主表皮细胞中。少数白粉菌的菌丝体从气孔伸入叶肉细胞内,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无性繁殖是从菌丝体上形成分生孢子梗,上面形成单个或成串的椭圆形或其它形状的分生孢子。菌丝体与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在寄主表面形成白粉状的病征,因此这类病害称作白粉病。有性生殖产生的子囊果是闭囊壳,成熟的闭囊壳球形或近球形,四周或顶端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appendage),用肉眼看呈小黑粒或小黑点状。闭囊壳中有一个或多个子囊。子囊有卵形、椭圆形或圆筒形,其中有2~8个椭圆形的子囊孢子。
白粉菌的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在寄主叶片表面萌发,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然后从附着胞下方形成侵入丝直接穿过角质层,在表皮细胞中形成吸器,同时形成菌丝体在叶片表面蔓延,并不断形成吸器伸入表皮细胞内,吸器内有细胞核。由于菌丝体在寄主表面蔓延并且产生散生、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上面着生成串、无色的分生孢子,叶面上就出现白色粉状霉层。叶片的细胞和组织被侵染后并不迅速死亡,受害部分一般只表现褪绿或变黄。侵染后期霉层颜色变为灰色或灰褐色,霉层上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闭囊壳。闭囊壳往往在寄主生长后期产生,其中有9~30个圆形、卵形或长椭圆形的子囊,每个子囊中有4~8个圆形或长圆形、单细胞、无色的子囊孢子。
球壳目(Sphaeriales),球壳目是核菌纲最大的目,所有子囊果是子囊壳的核菌纲真菌都归于球壳目。球壳目真菌的形态变化很大,子囊壳有球形、半球形或瓶状的,壳壁(包被)有鲜色肉质、暗色膜质或炭质的。口孔为乳头状或长圆柱状,有缘丝。子囊壳有散生和聚生的,着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个埋在子座内。子囊有圆形、棍棒形、纺锤形或圆柱形。子囊在子囊壳基部有规律排列成子实层。子囊之间大都有侧丝,但也有很早就消解或没有侧丝的。子囊孢子单细胞或多细胞,无色或有色,大小差别很大。球壳目真菌一般都有很发达的分生孢子阶段。
多腔菌目(Myriangiales),多腔菌目真菌的特征是每个子囊腔中只有1个子囊。每个子座中可有许多子囊腔,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中。子囊孢子为多隔或砖隔。
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格孢腔菌目真菌的性状与座囊菌目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假囊壳稍大,子囊之间有拟侧丝;子囊圆柱状;子囊孢子一般是多隔的或砖隔的(也有单细胞或只有一个隔膜的)。假囊壳一般是单生的,也有聚生的,有的聚生在半埋的子座内,但是很少形成多囊腔的子囊座。
星裂菌目(Phacidiales)真菌的子囊果开始形成时是一个黑色的子座,圆形、盘形或裂缝形,着生在基质的表面,也有部分或整个埋在寄生组织内。子实层上有一个由子座组织组成或子座组织与寄主组织结合组成的盾形的盖,子囊果成熟后,盖破裂而露出子实层。子囊果呈子囊盘状。
柔膜菌目真菌形成有柄或无柄的子囊盘,着生在基质的表面或半埋在基质内,有的是从菌核上产生的。子囊棍棒形或圆筒形,无囊盖,子囊间有侧丝。
(简答题)
简述子囊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的特征及发育循环。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简述子囊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简答题)
简述担子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简答题)
简述半知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简答题)
简述半知菌亚门所属各纲及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的形态特征及分类依据。
(简答题)
半知菌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有哪些?
(简答题)
半知菌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目有哪些?(举一病例)
(简答题)
简述鞭毛菌亚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的形态特征。
(简答题)
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系的重要病原有哪些?各举一病例。
(简答题)
子囊菌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系的重要病原有哪些?各举一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