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受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底栖动物可以稳定地反映这种变化,因此可以用其群落结构的变化来侦察和评价污染。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当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影响时,水中溶解氧将大幅度降低,以致多数较为敏感的种类和不适应缺氧的种类逐步消失,而仅保留耐污染的种类。这些种类的密度增加,成为优势种类。
(2)当受到重金属及其各种盐类在水体中的严重污染,也会影响底栖动物区系组成,乃至底栖动物全部消失。
由于底栖动物可以被动地忍受毒物的刺激,富集有毒物质,因此测定底栖动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有助于了解该水体的污染历史。
(简答题)
通过对水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类及有毒物质含量的监测,可反映水体污染状况,为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判断题)
在水体受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底栖动物与浮游生物都能敏感地反映这些变化,因此其群落结构的变化对侦察和评价污染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判断题)
一般正常情况下,比较清洁的水体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多、个体数量相对少,污染水体(严重污染除外)中分布的底栖动物种类少、个体数量相对多。
(判断题)
底栖动物监测是河流和湖泊、水库水体生物监测的必测项目。
(判断题)
底栖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变化可以稳定地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状况,在计数底栖动物时,除个体较大的软体动物外,皆应在显微镜下按属或种计数,并按大类统计数量。
(单选题)
一般认为底栖动物是体长超过2mm、不能通过目()分样筛的水生生物。
(判断题)
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中,在原生动物镜检时,要求看到60%的种类。
(单选题)
对底栖动物摇蚊幼虫的鉴定,需依据()。
(简答题)
何为底栖动物?它们包括哪些门类?
(判断题)
底栖动物包括大型无脊椎动物的众多门类,在环境监测时,所有物种均需鉴定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