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哲学
(简答题)

简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正确答案

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和诸种意识形态。二者的结合和统一形成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而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它能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当它的这种作用是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是进步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如果生产关系已经过时,上层建筑还运用自身的力量去维护它,而不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和要求而加以变革,这样的上层建筑是落后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这就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突出表现为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由单一的公有制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主法制尚不健全,存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不对我国政治体制加以改革,就势必阻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会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的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对政府机构进行精简和改革,克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现象,使我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运用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0年4月31日《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客观经济规律,不断开辟新的发展境界”。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 ①办事情必须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罗歇尔认为国民经济发展史的三个时期。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经济发展速度要快,经济效益就不能要求过高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