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极性增加,这有利于药物的排泄。但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代谢物药理活性变化较为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下列几种变化。
1.代谢物活性或毒性降低
多数药物经代谢转化后活性降低或失活,其代谢物的药理作用减弱或消失,如去甲肾上腺素和氯霉素在体内代谢后失活;维拉帕米的N-去甲基代谢物的活性仅为母药的20%;特非那定在体内代谢后毒性降低。
2.形成活性代谢物
许多药物在体内可以形成活性代谢物,其活性与母药相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代谢物活性小于母药,如维拉帕咪的代谢物去甲维拉帕咪的活性小于母药;其二,代谢物的活性与母药相当,如普鲁卡因胺在体内被代谢为乙酰普鲁卡因胺,两者均具有抗心率失常活性,且活性相当,只是两者的药动学行为发生了改变;其三,代谢物活性大于母药,如氯雷他定的代谢物去羧乙氧基氯雷他定的抗组胺活性大于氯雷他定,因此通过活性代谢物来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目前新药开发研究的一条重要线索。
3.形成毒性代谢物
有些药物在体内经代谢转化后可形成毒性代谢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可以形成具有肝毒性的中间代谢产物;磺胺噻唑的乙酰化产物溶解度降低,导致在肾小管析出结晶,引起肾损害。
4.前药(prodrug)的代谢激活
有些药物本身没有药理活性,需在体内经代谢激活,才能发挥作用,称这种药物为前体药物(prodrug)。前体药物一般是通过第Ⅰ相代谢反应被激活,再通过第Ⅰ和第Ⅱ相代谢反应失活和消除。如环磷酰胺氧化为4-酮环磷酰胺;甲基多巴经脱羧和羟化变为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硫唑嘌呤经硫醚水解变为6-巯基嘌梳呤。前药的制备是药物结构转化规律的一种成功的应用,它可以提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可克服某些制剂的缺点。如抗帕金森氏病药左旋多巴和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可迅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原,在那里分别代谢为多巴胺和α-甲基去甲肾上腺素,发挥治疗作用,一方面提高了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两者的外周不良反应发生率。
(单选题)
药物经体内代谢后()
A活性降低
B活性消失
C活性增强
D产生有毒物质
E以上情况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