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
(简答题)

关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以下疑问:(1)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和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2)由于高强度螺栓作为承压型设计时,其极限状态与普通螺栓相同,这样,单个螺栓的承载力必然要高于摩擦型设计时,是这样吗?(3)高强度螺栓群承受偏心受拉时,中和轴的位置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对于第一个问题:
首先必须指出,高强度螺栓本身并无摩擦型和承压型之分,即,螺栓以及连接副没有差别,螺栓等级都可以是8.8级或10.9级,连接副类型有大六角头型和扭剪型。
其次,施工时,按照《钢规》的要求,二者都需要施加预拉力P,且P值均依据规范表7.2.2-2取用。
以上是相同点。不同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所采用的设计准则不同
对于抗剪连接,按摩擦型设计时,是以板件间的摩擦阻力被克服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承压型设计时,以螺栓杆被剪坏或孔壁被压坏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对于抗拉连接,高强度螺栓群按照摩擦型设计时,以板件间被拉开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按照承压型设计时,以螺栓杆被拉断作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从公式形式上看是如此,实际情况却不同,详见后面的叙述)。
由此直接导致计算方法不同,具体包括:单个螺栓的设计承载力;验算时的相关公式。
②施工时处理措施不同
按照承压型设计时,由于其承载力与板件间的摩擦系数无关,故《钢规》规定,此时对连接板件接触表面只要求清除油污及浮锈。
③孔径的要求不同
规范规定,用于承压型时,孔径d=d+(1.5~2)mm,用于摩擦型时,孔径d=d+(1~1.5)mm,这主要是控制接头滑移后的变形。
④应用的范围不同
规范规定,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应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另外,与焊缝的混合连接中应按照摩擦型设计。
对于第二个问题:
高强螺栓由于有预拉力作用,当按照中和轴(旋转中心)位于螺栓群形心处计算时,不会出现螺栓受压力的情况,也就是说,板件始终被挤紧,所以,应按照绕螺栓群形心转动计算螺栓的受力。
当高强度螺栓按照承压型连接设计时,2003版《钢规》将单个螺栓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取为N=Af,貌似对应于螺栓杆被拉断的情况,于是,认为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承受偏心受拉时板件会被拉开,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原因在于,按照N=Af计算出的值绝大多数比N=0.8P还小。如表2-2-8所示,12对数据中,Af<0.8P的有9个,剩余的3个尽管Af>0.8P,但是相差不超过1%。这是问题的关键!
详细情况,读者可参阅拙作《承压型连接高强度螺栓承受弯矩作用时的计算探讨》(载于《钢结构》2008年第2期)。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关于普通螺栓连接,今有两个疑问: (1)《钢规》的7.2.1条规定,普通螺栓受剪时,一个螺栓的承载力设计值取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的较小者,但是,查规范表3.4.1-4,对应普通螺栓一行,怎么没有fcb的取值? (2)公式(7.2.1-3)为Ncb=d∑t.fcb,fcb为螺栓的承压强度设计值。这就不明白了:承压破坏时,是板件被螺栓挤坏,应该是板件的承压强度设计值才对啊,为什么规范规定用螺栓的承压强度设计值?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测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试验用的轴力计,其最小示值应在()kN以下。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根据标准GB/T1231-2006规定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中垫圈不允许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钢规》的5.1.1条,对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处的强度规定用σ=计算,请问,为什么要对毛截面进行计算?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根据标准GB50205-2001规定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中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所对应的荷载可定为试件的滑移荷载()。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螺栓球节点钢网架结构,其连接用10.9级高强度螺栓表面硬度试验硬度范围应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标准GB50205-2001规定抗滑移系数是指在高强度螺栓连接中,使连接件摩擦面产生滑动时的外力与垂直于摩擦面的高强度螺栓()的比值。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标准GB50205-2001规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抗滑移系数检验中,紧固高强度螺栓应分初拧、终拧,初拧应达到螺栓预拉力标准值的()左右。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根据标准JGJ82-2011规定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是指由一个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一个高强度大六角螺母和两个高强度平垫圈组成的紧固件。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