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古注,除了掌握它的基本体例,明瞭它的解释内容,懂得它的术语用法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批判吸收阅读古书,参阅古注是必要的。但是,对古注的内容我们应当采取分析的态度,在善于汲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因为古注都产生于漫长的封建社会,作注的人不可避免要受到他们所处历史时代的局限,注解的内容自然会有宣扬封建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地方,甚至严重歪曲原书思想内容也在所难免,所以我们不能一概相信,全盘接收。例如《七月》中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这一句,本是描写农奴女孩人身不自由,唯恐被奴隶主贵族之子掠走的悲懼心情,但《毛传》却解释说:“伤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與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这显然是美化了“豳公子”,歪曲了诗篇的本意。《诗经》古注以毛传为最清醇,尚有可批判之处(《毛传》小序尤其如此),参阅其他古注,自然更应精审辨择。
(二)正确取舍古注对于词义的解释,大多是可取的,但误解之处也往往有之,我们同样要正确取舍。如《七月》“殆及公子同归”中的“殆”字,本来是唯恐、只怕的意思,它是表现“女心伤悲”的疑惧之情的一个词语,《毛传》却把它解释为“始”,曲解了词义。又如“春日载阳”的“载”字,郑玄认为是“则”的借字,其实它是“才”的借字,是始的意思。像这种不正确的解释我们就不能取用。古代的注解家,有的取舍无方,往往把异家别说牵附在一起,如魏代王弼注《周易》,梁代皇侃注《论语》,便有这种现象。有的又固执保守,泥于师法,明明解释错了,也不敢承认和改正,如汉、唐人的经书注疏就不免这种弊病。对于这两种倾向,我们都要注意分辨,予以扬弃。此外,还有一些注解家喜欢旁徵博引,考证繁琐,或侈谈义理,流于空疏,这些我们都应当注意,不要陷入到里面。
(三)联系正文参阅古注,自始至终都要紧密联系正文。联系正文阅读注文,通过注文理解正文,相互推求,彼此印证,才能理解正确,体会深刻。(四)融会贯通一篇文章的注解虽然有不同的内容,但有时往往有互相包容的关系;虽然分散成多处,却彼此不无联系。因此,我们阅读古注,不应割裂孤立地看问题,应该把注文看成一个整体,要善于融会贯通,举一隅而反其三。
(简答题)
怎样利用古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古注的阅读对训诂实践有什么意义?
(单选题)
下列古注术语用于声训的是()
(单选题)
下列古注术语用于破通假字的是()
(单选题)
下面四条古注中属于说明通假字的是()。
(填空题)
在解释字词之外再串讲一次经文大意的古注体式叫:(),既解释正文又解释注文的古注体式叫:()。
(填空题)
类书;史书()、古注、地志、字书、杂抄等都是辑佚的重要文献资源。
(简答题)
古注中使用“辞也”、“词也”这种术语时,一般是用来说明什么的?举例说明。
(单选题)
《汉书.严助传》:“狼戾不仁。”颜师古注:“狼性贪戾,凡言狼戾者,谓贪而戾。”这种解释的弊病是()。
(填空题)
()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