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名词解析)

“虚静”和“物化”说

正确答案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虚静”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由此,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物化”说与他的“虚静”说是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虚静”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却了自我,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名词解析)

    (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物感”说等属于()。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庄子的“虚静”说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虚静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虚静说”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虚静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我国古代思想家()用“心斋”来解释虚静。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词语提炼不仅表现为准确的物化形象,而且也包含(),()和()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