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教育目的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种转变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性特性
B政治性特性
C时代性特性
D阶级性特性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简答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答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判断题)
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学)
(判断题)
体谅模式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较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模式,其创立者是英国的班杜拉。
(简答题)
1983年,加德纳在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了无论是在定义、评价手段还是在目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智力的“多元智力”概念。多元智力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末,该理论影响日渐广泛。2000年之后,关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译著、论著以及教育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多元智力”热潮。请分析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