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不久,他的挚友杜重远在上海创办了《新生》周刊。该刊继承《生活》的传统,坚持《生活》宣传抗日、进步和为民众服务台的正确方向。《新生》周刊工作人员还是《生活》的原班,发行对象也是《生活》的老订户。取名“新生”,即意味着《生活》的复活。
1935年5月《新生》第2卷第15期上,发表了署名“易水”(即艾寒松)的随笔《闲话皇帝》。此文泛论古今中外君主制度的沿落,指出君主立宪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权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文中举例说,日本的天皇“其实早就作不得主”,日本真正的统治者是日本军部和大资产阶级。文章发表后,日本驻沪总领事以“侮辱天皇,妨害邦交”为借口,要求国民党当局禁止《新生》发行,惩办主编和作者。为了故意扩大事态,日本军舰不断开进吴淞口,日文报纸大肆进行威胁性的宣传,日本军人和侨民在上海游行、闹事。软弱腐败的国民党当局竟然接受了日方的无理要求,开庭审讯此案。杜重远在法庭上大义凛然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借机制造事端的阴谋。法官们迫于日方压力,宣布判处杜重远14个月徒刑,查封《新生事件》。
在这一事件中,国民党充当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充分暴露了它亲日媚外、虚弱腐朽的反动本质。《新生》虽然停刊了,但它的影响是消除不了的。事后,一批读者成立了“新生读者后援会”,印传单散发海内外披露事件的真相。上海律师公会呈请司法部纠正这一错案。著名律师沈钧儒亲自去南京提出抗议。国民党不得不宣布解散设在上海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撤了该会7名官员的职。
(简答题)
何谓“新生”事件?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当记者向自己提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的意义何在?读者接触这一事件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这体现的是记者的()
(单选题)
报纸的生存严重处于困境中,并且很多报纸只保留了网络版本说明了什么问题?()
(名词解析)
"《新生》事件"
(简答题)
什么是“癸丑报灾”?它说明了什么?
(填空题)
林肯遇刺,()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介提前两天报道了这一事件。
(简答题)
史量才之死说明了什么?
(多选题)
如果消费者对某些广告的大肆宣传已感到厌烦时广告仍然继续“狂轰滥炸”,其效果适得其反。这一现象说明了()。
(简答题)
微信上线微信企业号,请论述这一事件对媒体生态圈的影响。
(单选题)
在1991年的“8·19”事件中,国家原有的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因此而瓦解。发生这一事件的国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