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引起北方地区黄河、海河、淮河、辽河历史上多次发生严重水灾的天气原因是()

A春寒之际多暴雨雪

B夏季七、八月份雨量集中,而且常以暴雨出现

C秋末冬初,阴雨连绵

D冬季降雪过多,气温又低,引起凌汛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注意“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应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规律分析,每年夏季,当锋面雨带达到北方,则北方地区降水量丰富且集中,故容易形成洪水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抓住降水对洪涝形成的影响,并能结合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移动规律分析即可。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材料一我国七大江河水系(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受到污染,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许多湖泊也由于污染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材料二对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和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目前,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都造成了伤害。 有人认为,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哪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请针对此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0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2/3D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污染)”,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隋朝的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列对北朝时成书的《齐民要术》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总结了11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 ②介绍了当时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方法 ③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很高的综合性著作 ④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在文化上的反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诗经·卫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鄱阳湖一些地区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