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建造师一级建造师水利工程管理与实务
(简答题)

某水库溢洪道加固工程,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0m。加固方案为:底板顶面增浇20cm厚混凝土,闸墩外包15cm厚混凝土,拆除重建排架、启闭机房、公路桥及下游消能防冲设施。溢洪道加固施工时,在铺盖上游填筑土围堰断流施工,围堰断面如图所示。随着汛期临近,堰前水位不断上升,某天突然发现堰后有大面积管涌群,施工单位为防止事故发生,及时就近挖取黏性土进行封堵,随后上游水位继续上涨,封堵失败,围堰决口,导致刚浇筑的溢洪道底板、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被冲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发生后,项目法人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中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了处理;施工单位组织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对事故进行了处理,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 【问题】1.本工程事故发生前施工单位对管涌群采取的处理措施有何不妥?并简要说明本工程管涌的抢护原则和正确抢护措施。 2.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质量事故一般分为哪几类?并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 3.根据质量事故类别,指出本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在方案制定和报批程序方面的不妥之处,并说明正确做法。 4.根据水利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说明背景材料中"四不放过原则"的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1)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不妥。(2)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3)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
2.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
3.施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机构批准后实施不妥。正确做法: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
4.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解析】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对汛期施工险情判断与抢险,尤其是管涌处理的掌握情况。施工期间,尤其是汛期来临时,围堰以及基坑在高水头作用下发生的险情主要有漏洞、管涌和漫溢等。根据案例给出地基结构,本工程堰后渗漏是管涌,施工单位采用黏性土对管涌群进行封堵显然不妥。管涌的抢护原则是:制止涌水带砂,而留有渗水出路。因此本工程的正确抢护措施: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石、土工织物、梢料等反滤材料在管涌群出口处进行压盖。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分类。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工程质量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对工程正常使用的影响,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①一般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并不影响使用寿命的事故。②较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延误较短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一定影响的事故。③重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较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后不影响正常使用但对工程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④特大质量事故指对工程造成特大经济损失或长时间延误工期,经处理仍对正常使用和工程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的事故。本工程围堰决口,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事故处理后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对工程使用寿命影响不大,故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针对不同类别质量事故,处理方案的组织和实施。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发生质量事故后,必须针对事故原因提出工程处理方案,经有关单位审定后实施。其中:①一般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②较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③重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④特大质量事故,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征得事故调查组意见后,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审定后实施,并报水利部备案。本工程质量事故类别为较大质量事故,应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处理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机构)备案。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对"四不放过原则"的掌握情况。《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中有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2012年水利部《关于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12]581号)要求: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主要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某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电站及放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水库总库容为1.8×108m3,电站装机容量为15万kW,放水洞规模较小,位于大坝底部,溢洪道控制段共3孔,每孔净宽8m,采用平板钢闸门配门式启闭机启闭。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为加强枢纽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本枢纽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施工全面负责。事件2:某天夜间施工时,一名工人不慎从16.0m高的脚手架上坠地死亡。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进行了报告。事件3:在溢洪道控制段施工过程中,由于闸墩施工时没有采取混凝土温控措施,造成闸墩下部出现多条裂缝,后经处理不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处理费用15万元,延误工期20天。 问题1.根据背景资料,说明本水库枢纽工程规模、等别以及放水洞建筑物的级别。 2.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指出事件1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简要说明施工单位配备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 3.简要说明什么是高处作业,说明事件2中工人坠地死亡事故相应的高处作业级别和种类。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除及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进行报告外,还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4.根据《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令第9号),工程质量事故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工程质量事故分为哪几类?事件3中的混凝土裂缝属于哪一类质量事故?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水库于2013年3月兴建,2014年10月建成,总库容2400万平方米,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殖、旅游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设计工程内容有:(1)主副坝基岩帷幕灌浆;主坝上游坝脚抛石压重;全坝段上游干砌石护坡拆除重建。(2)新建溢洪道工程一座。(3)拆除重建原放水洞。(4)管理设施建设工程等。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对副坝单排帷幕灌浆分为二序施工,帷幕灌浆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和灌浆的质量检查等。灌浆结束7天后,采用单点法自下而上分段卡塞进行压水试验。事件2:溢洪道单位工程施工中,上游连接段分部工程的左岸翼墙混凝土浇筑出现质量事故,返工重做,造成经济损失12万元。事件3:加固工程完成后,项目法人委托某鉴定单位进行蓄水安全鉴定。鉴定专家组由10人组成,该鉴定机构人员8人,另外2人从该工程项目法人在职人员中聘请。专家组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6人,工程师4人。 【问题】1.指出事件1的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2.事件2对溢洪道上游连接段分部工程和溢洪道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等级有无影响,并说明理由。 3.指出事件3的不妥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内容有:(1)溢洪道的闸墩与底板加固,闸门更换;(2)土坝黏土灌浆、贴坡排水、护坡和坝顶道路重建。施工项目部根据合同工期、设备、人员、场地等具体情况编制了施工总进度计划.形成的时标网络图加图2-14所示(单位:d)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l:由于发包人未能按期提供场地,A工作推迟完成,B、G工作第25天末才开始。事件2:C工作完成后发现底板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进行处理,C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77d。事件3:E工作施工过程中吊装设备出现故障,修复后继续进行,E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17d。事件4:D工作的进度情况见表2-8。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内容有:(1)溢洪道的闸墩与底板加固,闸门更换;(2)土坝黏土灌浆、贴坡排水、护坡和坝顶道路重建。施工项目部根据合同工期、设备、人员、场地等具体情况编制了施工总进度计划.形成的时标网络图加图2-14所示(单位:d)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l:由于发包人未能按期提供场地,A工作推迟完成,B、G工作第25天末才开始。事件2:C工作完成后发现底板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进行处理,C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77d。事件3:E工作施工过程中吊装设备出现故障,修复后继续进行,E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17d。事件4:D工作的进度情况见表2-8。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均质土坝,坝长850m,坝高18m。加固内容有:增设混凝土防渗墙、拆除重建放水涵、重建溢洪道、土坝加高培厚和新建坝顶道路等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施工单位编制了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方案涉及如下工作:①混凝土浇筑;②平整场地;③成槽;④挖导槽;⑤做导墙;⑥安装成槽设备;⑦检验等工作。事件2:在土坝加高培厚施工方案讨论时,是采用进占法施工还是后退法施工有不同意见,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事件3:放水涵划分为一个分部工程,该分部工程共有35个单元工程,其中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12个。分部工程质量情况为:35个单元全部合格,其中优良为27个(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优良为9个),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符合优良标准。事件4:工程进行了蓄水验收,有关单位的人员参加了验收。 【问题】1.指出事件1中混凝土防渗墙的适宜施工顺序。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防渗墙施工还缺少了哪项工作? 2.说明事件2中进占法和后退法各自的特点和确定某种施工方法的依据。 3.判断事件3中放水涵的工程质量等级,并说明理由。 4.依据验收主持单位划分,指出事件4中验收的类别和验收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工地拟申报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根据申报条件,其已完工程量一般应达全部建安工程量的()以上。09真题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溢洪道工程控制段建筑物级别为2级,其闸门的合理使用年限应为()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内容有:溢洪道的闸墩与底板加固,闸门更换;土坝黏土灌浆、贴坡排水、护坡和坝顶道路重建。施工项目部根据合同工期、设备、人员、场地等具体情况编制了施工总进度计划并通过监理机构审核,绘制的时标网络图如下(单位:天)。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由于发包人未能按期提供场地,A工作推迟完成,B、G工作第25天末才开始。事件2:C工作完成后发现底板混凝土出现裂缝,需进行处理,C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77天。事件3:E工作施工过程中吊装设备出现故障,修复后继续进行,E工作实际持续时间为17天。事件4:D工作的进度情况如下表。 问题1.指出计划工期和关键线路,指出C工作和D工作的自由时差和总时差。 2.分别指出事件1~事件3的责任方,并说明影响计划工期的天数。 3.根据事件4,计算D工作在第60天末,计划应完成的累计工作量(万元),实际已完成的累计工作量(万元),分别占D工作计划总工作量的百分比;实际比计划超额(或拖欠)工作量占D工作计划总工作量的百分比。 4.除A、C、E工作外,其他工作均按计划完成,计算工程施工的实际工期;承包人可向发包人提出多少天的延期要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某水闸建筑在砂质壤土地基上,水闸每孔净宽8m,共3孔,采用平板闸门,闸门采用一台门式启闭机启闭,闸墩厚度为2m,因闸室的总宽度较小,故不分缝。闸底板的总宽度为30m,净宽为24m,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为20m。施工中发现由于平板闸门主轨、侧轨安装出现严重偏差,发生了质量事故。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