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2007年)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年)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是如何体现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

正确答案

①对比三次报告的提法,不难发现奋斗目标越来越讲求质量,既有国家的总量目标,又有个体的人均目标,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趋势和经济规律的科学把握,这是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
②三次报告的提法,从追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改变,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政策取向,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这是坚持民主执政的表现。

答案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是政治生活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题目类型是体现类。在知识限定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只需要对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材料中的哪些信息体现了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本题的材料比较特殊,三个材料都是党的不同时期提出的主张和观点,需要做两项基本工作,即通过对比找出共性和差别变化来。三个材料的共性就是坚持民主执政,差别变化就是执政方式越来越科学。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材料: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加强与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二: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该条例从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开始,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律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 材料三:中国在新世纪第一年大大加快了反腐败步伐,仅下半年,就有数起有省部级干部参与的集团性腐败案得到判决。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与全党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新时期应该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二: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该条例从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开始,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律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 材料三:中国在新世纪第一年大大加快了反腐败步伐,仅下半年,就有数起有省部级干部参与的集团性腐败案得到判决。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与全党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二: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该条例从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开始,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律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 材料三:中国在新世纪第一年大大加快了反腐败步伐,仅下半年,就有数起有省部级干部参与的集团性腐败案得到判决。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与全党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二: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该条例从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选拔任用条件开始,通过规范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纪律和监督等一系列环节,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出了全方位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 材料三:中国在新世纪第一年大大加快了反腐败步伐,仅下半年,就有数起有省部级干部参与的集团性腐败案得到判决。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与全党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既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