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西方的艺术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而作家、艺术家就是“模仿者”。不过,持这种观点的许多文艺理论家、艺术家在具体理解上存在着差异。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家作为模仿者是缺少“真知识”的无能的人,因为他们不能直接模仿“理式”,只会制造出一些和真理(“理式”)相隔甚远的影像。因此,他认为艺术家作为模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机械的临摹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人对自然的模仿并非依样画葫芦的被动者,而是不同于历史学家的主动创造者。“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18世纪以后,艺术“模仿说”受到冲击,特别是在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初中叶浪漫派对“模仿说”的批驳中,人们普遍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如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响亮地宣称,艺术家就是创造者。
评价:“主体即模仿者”的说法并不妥贴,“模仿”这一概念本身含有轻视主体创造性的色彩,它只强调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而没有揭示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把艺术主体看作创造者,肯定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突出特征,是完全正确的,艺术家的天才就表现在他的创造才能上,但是,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而要受到客体对象的制约,正如席勒所说,“要遵守严格的自然的真实性的法则”。因此,以往的“创造者”说并未能辩证地提示艺术主体作为创造者的全部内涵。
(简答题)
谈谈你对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模仿者”与“创造者”的理解与评价.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填空题)
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情感说、()与社会生活说;文学创造的主体说包括“模仿者”和“创造者”、移情说、旁观者与特殊的艺术生产说。
(简答题)
谈谈中外文艺理论史上对于文学创造的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的阐释,并作出你的评价。
(简答题)
简述主体即“模仿者”
(简答题)
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二者关系的理解。
(简答题)
结合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与审美创造的论述,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附:马克思论异化劳动与审美创造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简答题)
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简答题)
谈谈你对文学期待的看法?
(简答题)
谈谈你对闽台民间文学的认识。
(简答题)
恩格斯指出,有“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谈谈你对这句话,即对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所存在的各种“中介”,“变量”及“不平衡性”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