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内因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B受洋务运动刺激,一些商人投资近代企业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是()①农村家庭手工业日趋破产②中国外贸出口逐渐加大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命运是()①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②被外来经济侵略势力全部摧毁;③在封建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的重压下艰难成长;④只有极少数发展成为近代企业
(单选题)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单选题)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其特点主要是()
(简答题)
(1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国人的民族思想。我国民族思想存在两种发展情况:一是清帝国部分有识的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了自强运动;一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二 1903年梁启超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摘编自李喜所《“中华民族”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材料三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使我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4分)
(简答题)
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时候得到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
(简答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简答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