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四个有关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实验探究】铜片和锌片之间用一条导线连接(导线中间连入一个电流计),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图4),观察现象。 【学与问】根据所了解的电学知识,你知道电子是怎样流动的吗?你如何判定装置的正、负极。 【分析】当把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时,与铜的活动性比较,锌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成Zn进入溶液。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溶液中的H从铜片获得电子被还原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氢分子从铜片上选出。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实践活动】 目标:根据已具备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学知识,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一套电池装置。 用品:镁条、铜片、铁片、导线、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等)、电流表、500ml烧杯。 设计,并动手试验,边做边改进;也可以与邻座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及记录: 试说明化学电池应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针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内容,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 (4)设计教学板书。

正确答案

(1)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了解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学会根据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出一套原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设计原电池装置的必要性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培养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3)教学过程
(4)教学板书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燃煤发电的过程
2.燃烧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
(1)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出(流向正极)的一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流入(来自负极)的一极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4)原电池的原理:
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电子从较活泼的金属(负极)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正极)
【小结】
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乙醇"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材料二"乙醇"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安排在《化学2》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2》的目录(略)。 材料三教学线索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高中化学新课程由8个模块组成(见下图),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某一方面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具有怎样的特点? (2)举几个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学时教师经常是边朗读、边解释,或边朗读、边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勾划出来,或分析句子的结构特点,讲清有关新、旧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甚至要求学生能把重点句子熟读、背记。材料二一位老师在讲到有关喀斯特溶洞内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长江三峡雄伟景象的描写,威尼斯水城景色的描写等时,除了由教师本人讲读以外,还请某位普通话标准、朗读技巧好的学生站起来朗读,在中学低年级还可以分组或组织全班齐声朗读。上述材料共同叙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步骤,同时说明重要步骤中的设计思想。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3)班,学生40人。场地器材:田径场1块,实心球10~12个、标志物4个、小黑板两块、教学挂图1张。教学内容:铅球的最后用力和身体练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l》的目录(略)。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创设情景,利用铁及其化合物的图片引入,阅读教科书“资料在线”栏目。 教学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铁元素有3种价态。 教学活动3:阅读“方法导引”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教学活动4:学生阅读“工具栏”内容,思考如何鉴别二价铁与三价铁,教师演示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活动5:教师引导学生设计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转化的实验方案。 教学活动6:学生分成3个大组(2人为1小组),分别完成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的实验。 教学活动7:教师总结实验现象,总结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课下完成课后习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硫及其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内容标准: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硫的转化"一节位于鲁科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以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为线索,探索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硫在实验室中的转化,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材料三对于"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教学中应突出"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这种以元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出发,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从认识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在实验室里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中和环境保护中的运用,这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介绍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硫的转化"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背景材料: 阅读下列三段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铁的重要化合物”的材料。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1》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l》的目录(略)。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1:创设情景,利用铁及其化合物的图片引入,阅读教科书“资料在线”栏目。 教学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铁元素有3种价态。 教学活动3:阅读“方法导引”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 教学活动4:学生阅读“工具栏”内容,思考如何鉴别二价铁与三价铁,教师演示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活动5:教师引导学生设计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转化的实验方案。 教学活动6:学生分成3个大组(2人为1小组),分别完成Fe→Fe2+、Fe2+→Fe、Fe3+→Fe、Fe→Fe3+、Fe2+→Fe3+、Fe3+→Fe2+的实验。 教学活动7:教师总结实验现象,总结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课下完成课后习题。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提供的条件,设计出30~35分钟的课堂练习方法及组织方式。某高中一年级的田径必修模块中的耐久跑教学,共有学生40人,教学场地在田径场。要求创设教学情境或改变跑的形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