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正确答案
②城乡文化的差异性,影响人们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乡村文化深刻地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农民工的职业和身份,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使得农民工缺乏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单选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迅速扩大带来了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城市病”。要解决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周边中小城镇协同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单选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迅速扩大带来了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城市病”。要解决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周边中小城镇协同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单选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迅速扩大带来了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城市病”。要解决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周边中小城镇协同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简答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2010年这一数据约为47%,有6亿多人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城市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前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请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单选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迅速扩大带来了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城市病”。要解决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周边中小城镇协同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单选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迅速扩大带来了人口剧增、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城市病”。要解决我国大城市面临的“城市病”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张 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周边中小城镇协同发展 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简答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2010年这一数据约为47%,有6亿多人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城市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前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简答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如此发展下去,五十年后,中国将有二十六亿人口。由于人多地少,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然而他的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十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2010年这一数据约为47%,有6亿多人居住在城市。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城市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归宿。但是,我国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居住、交通、污染、治安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凸显。人们意识到,城市化不仅表现在空间的拓展、基础设施的完善上,还应当体现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的改善上,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和以前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不同,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向往去郊区生活,许多大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