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18年之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已发现的40万个正电子可能自一个共同之,即脉冲星或人们直寻找的暗物质。
单选题
第 1 题
丁肇中团队发现宇宙中“暗物质”存在新线索进一步佐证了() ①暗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可知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③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的 ④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暗物质也是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同时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发现宇宙暗物质,并不是人类改造自然,而是认识自然,暗物质并不是新事物,故排除。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发现暗物质是认识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
单选题
第 2 题
暗物质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但与通常物质一样,暗物质有引力作用。由此可见() ①暗物质同“物质”是种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②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③暗物质同“物质”是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④暗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暗物质与物质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同时题中事例说明人的意识能反映暗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故入选。③④选项观点错误,暗物质和物质并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暗物质并没有颠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念,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可知性、世界的本质、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可知性、世界的本质、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相似试题
(单选题)
2013年10月8日,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提出的理论解释了粒子如何获得质量,有助于人类了解亚原子粒子质量的起源。这一发现再次证明()
(单选题)
2013年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是()
(单选题)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分别为: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物理学属于()
(单选题)
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说明()
(单选题)
欧洲两位物理学家因1964年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强子对撞实验已探测到该粒子的存在。这印证了()
(单选题)
2014年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单选题)
2013年9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台湾佛光山演讲时称“我很多创作灵感来自于梦境”。他认为很多源自梦境的创作灵感,结合脑海中的既有讯息,让他的创作题材浮现,于是一部部文学作品应运而生。写作灵感来源于梦境的说法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