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材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材料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党中央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气出现的问题这个客观实际,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八荣”反对“八耻”,必将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有效把握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两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点评: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 结合价值观的知识,说明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时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会议委员时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7年10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与江苏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党的十七大报告时说,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2006年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认识过程体现了()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十分牵挂井下被困人员,对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截至4月5日18时,153名被困人员中已有115人成功获救,救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八荣八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5月11日提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5月11日提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强调,坚持()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