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此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翻译与理解。其干扰项为D项,但材料中的“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表明新垦田地不收税,所以D项错误。B项为无关项,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对这则材料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 材料三: 据载,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除宰相。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这八日中送呈皇帝的奏章共1660件,涉及3391件政事。 有人认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下的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试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靖江西志记载“陶厂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洪武三十五年开窑烧造,解京供用,有御厂一所,官窑二十座。”清道光《浮梁县志》对景德镇记载:“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这说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