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卫考试卫生职称考试主治医师血液病主治医师
(单选题)

女性,45岁。确诊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止血完善次日出现血腹。化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正常。阿司匹林耐量试验延长3分钟,APTT58秒(正常对照36秒),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Ⅷ因子:Ag活性为1%,血小板对瑞斯托霉素无聚集反应。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友病甲

B血友病乙

C血友病丙

D血小板无力症

E血管性血友病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患者,男性,48岁。因患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第3天起咳嗽,痰呈黄色脓痰,体温最高39.3℃,稽留热型。X线胸部摄片示左中肺野大片浸润阴影,并见空洞和液平。痰培养多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曾应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病情不见改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患者,男性,48岁。因患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第3天起咳嗽,痰呈黄色脓痰,体温最高39.3℃,稽留热型。X线胸部摄片示左中肺野大片浸润阴影,并见空洞和液平。痰培养多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曾应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病情不见改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患者,男性,48岁。因患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第3天起咳嗽,痰呈黄色脓痰,体温最高39.3℃,稽留热型。X线胸部摄片示左中肺野大片浸润阴影,并见空洞和液平。痰培养多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曾应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病情不见改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患者,男性,48岁。因患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第3天起咳嗽,痰呈黄色脓痰,体温最高39.3℃,稽留热型。X线胸部摄片示左中肺野大片浸润阴影,并见空洞和液平。痰培养多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曾应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病情不见改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性,29岁。中上腹疼痛3个月,间歇黑便10天来诊。无其他不适,胃镜检查见胃窦部5cm×6cm溃疡型肿块,拟诊胃恶性肿瘤住院。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片、腹腔CT及骨髓涂片均无异常发现。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性,29岁。中上腹疼痛3个月,间歇黑便10天来诊。无其他不适,胃镜检查见胃窦部5cm×6cm溃疡型肿块,拟诊胃恶性肿瘤住院。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片、腹腔CT及骨髓涂片均无异常发现。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性,29岁。中上腹疼痛3个月,间歇黑便10天来诊。无其他不适,胃镜检查见胃窦部5cm×6cm溃疡型肿块,拟诊胃恶性肿瘤住院。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片、腹腔CT及骨髓涂片均无异常发现。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性,29岁。中上腹疼痛3个月,间歇黑便10天来诊。无其他不适,胃镜检查见胃窦部5cm×6cm溃疡型肿块,拟诊胃恶性肿瘤住院。体检: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肋下未及。胸片、腹腔CT及骨髓涂片均无异常发现。随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恶性淋巴瘤,弥漫性B细胞型。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女性,35岁。10年前因胃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近1年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来诊。化验:红细胞3.2×1012/L,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0.015(1.5%),骨髓检查幼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此类细胞体积小,胞质蓝而少,边缘不规则。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