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3 个问题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太祖接受汉人谋士韩延徽的意见,对待逃避战火北投契丹的汉人“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太祖“问诸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于是“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整理自《辽史》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摘自翦伯赞诗
材料三:
(贞观四年)颉利之亡,其下……来降者尚十余万,诏议所宜。咸言:“……请悉籍降俘,内兖(山东南部)、豫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齐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中书令温彦博曰:“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兖豫,则乖本性,非函育之道。”……帝主彦博语。——《新唐书·突厥传》

简答题
1

少数民族的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请用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各一例,说明这一结论。

正确答案

秦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促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
北朝民歌慷慨激昂,如《敕勒歌》《木兰辞》等,丰富了中华文学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材料一反映了契丹(辽)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官分南北”现象得以出现的原因。

正确答案

用汉人、尊孔子、蕃汉分治。
原因: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经济、政治、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答案解析

简答题
3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之一个材料,说出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对材料中的观点做一简要点评。

正确答案

材料二:汉;昭君出塞。
作者认为汉匈两族和亲的积极作用远胜于战争。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昭君出塞,实现汉匈阶段性和平的前提条件,不应简单否定。中国古代民族关系里,和平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主流。
材料三:唐;在如何对待突厥降众的争论中,唐太宗支持以开明政策对待东突厥(“全其部落,不革其俗”)
材料中的观点一为国家应该强力迁移、改造少数民族以促进融合;观点二为国家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然融合。民族融合应是一种建基于各民族间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自然融合,观点二正确。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其中蕴含着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蕴含着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蕴含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历史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等的起源、特性、种族载体都迥然不同。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让欧洲文明席卷全球。直到19世纪,拿破仑战争结束,重新整合后的欧洲以英国为中心,经过工业化,实现了产业升级,随之而来的,也是全球文化的严重失衡。这表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辽太祖接受汉人谋士韩延徽的意见,对待逃避战火北投契丹的汉人“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太祖“问诸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于是“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整理自《辽史》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摘自翦伯赞诗 材料三: (贞观四年)颉利之亡,其下……来降者尚十余万,诏议所宜。咸言:“……请悉籍降俘,内兖(山东南部)、豫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齐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中书令温彦博曰:“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兖豫,则乖本性,非函育之道。”……帝主彦博语。——《新唐书·突厥传》 材料一反映了契丹(辽)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官分南北”现象得以出现的原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2011年6月1日实施。我们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亿遗产是入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予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