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拖、捻、拽”,是运笔的法则,是卢肇悟出又传给林韫的。到了南唐,后主李煜在执笔五字诀(即拨镫法)之外又增加了二字,就是“导”和“送”。”“导”的意思是小指引导无名指往右;“送”的意思是小指推送无名指往左,其意义,旨在增加小指的作用。“推、拖、捻、拽、导、送”均属运笔技巧。推,是运用逆锋重力推出之意;拖是顺势拖着笔走,用此法写出的点画,超脱、沉逸、韵味独佳。沈尹默在《二王法书管窥》中说:“前人曾说右军书‘一拓直下’,用形象化的说法,就是‘如锥划沙’。我们晓得右军是最反对笔毫在画中‘直过’,直过就是毫无起伏地平拖着过去,因此,我们就应该对于一拓直下之拓字,有深切的理解,知道这个拓法,不是一滑即过,而是取涩势的。”这是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书法的运笔技巧中,无论其运用提按、轻重、缓急、擒纵,以及推、拖、捻、拽、导、送等等,都是为了在线条中产生“涩”的效果,即便是流畅中也仍然含蕴着涩。唯有涩的存在,线条中才能产生耐人寻味的美感效应。沈尹默先生在这段话中道出了一个“拖”字,就是“直过就是毫无起伏地平拖着过去”这句话。沈尹默所说的“拖”是毫无起伏地平拖着过去的“直过”与我们所讲的“拖”法是不同的。我们讲的是有提按、轻重、缓急等丰富变化的拖笔,而非“平拖着过去”的“直过”。有些人至今尚不承认拖法,是在书写实践中尚未领悟拖笔妙运的效果。一旦有所领悟,是不会不承认这超妙的技巧的。
“捻”,即在运笔过程中捻动笔杆,这种动作,在纵情挥洒的过程中,尤其写行草,几乎是无时无刻不在微妙的运用。捻管的幅度,常常是很小的,因此在观看书家写字时,由于观赏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作品的效果上,捻管的微妙动作就被忽视了。尤其是激情下的挥运,动作迅速而多变,深藏其间的细小捻管动作确实不易被注意到。因此,非亲授口传,是难以发见此法的具体实施和微妙功用的。怀素《自叙帖》中“如折钗股”的圆转表现,转笔处不露痕迹,恰是捻管所致。所谓绞转这个技巧和效果的产生,并非只在起笔处绞裹逆入。也是在行笔过程中不断正反向捻管的结果。
(简答题)
怎样认识“推、拖、捻、拽、导、送”这几种运笔技巧?在具体的书写实践中如何运用?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多选题)
雷电分为()这几种。
(多选题)
男士着装要注意做到下列这几种情况()
(单选题)
在怠速控制过程中有几种控制模式,这几种控制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
短撇又称平撤,与水平面相比其倾斜角度较小,长度较短。短撇有()这几种情况。
(填空题)
生活常识:电视、VCD、DVD、电脑主机、电饭煲这几种家用电器中,待机能耗最大的是()。
(简答题)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简答题)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多选题)
长撇又称斜撇,比短撇细长些,倾斜的角度也大些。长撇一般有()这几种情况,一为直撇,一为孤撇,另一种是特殊的柳叶撇。
(简答题)
怎样认识退休?怎样适应退休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