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试述李渔在戏曲题材的真实性和人物性格典型化上的主张和观点。

正确答案

在“审虚实”部分,李渔着重论述古今题材的处理问题,涉及到戏曲的真实性和典型化的问题。他认为:“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指出了戏曲作品的虚构特征,但是他主张对古今题材的处理应有所不同:“若纪目前之事”,处理当代题材,不仅情节可以虚构,而且人物也可虚构。但对于古代题材则就不同。古人的戏曲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对于古代作家来说也是当代的,因而古人可以虚构;但当代作家要写古代的题材,其处境和古人就不同。古事传至于今,已为众人所熟悉。如果再去虚构,违背了古籍的记录,观众就会不相信。李渔虽然对戏曲的虚构性特征有所认识,但对艺术创作可以打破历史的真实还是认识不够。
李渔在论述戏曲的人物塑造时,指出:“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要使人物有典型性,就把此类人物所应有特征都集中到一人的身上。他说这是“先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这思想很深刻,其实已触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典型化问题。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述“圆形”人物、典型人物与“性格”人物的不同。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西方典型理论的背景下,其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李渔的戏曲功能论(或简述李渔关于戏曲理论的主张。)。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关汉卿风月爱情剧的特色及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主题学研究是从某一()入手,打破时空界限,融会各民族文化,找出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在不同民族作家笔下的不同表现。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和中心()。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闲情偶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李渔的戏曲集是(),戏曲理论见于()中。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