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填空题)

200年,()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08年,()、()联军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前秦和东晋的()。

正确答案

曹操;官渡之战;孙权;刘备;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发生在东晋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 ②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国家兴起一场以()、()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策源地是()和()。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师:大家再回头看一下这首词的词牌和题目。词牌是什么?题目是什么?生1:词牌是“永遇乐”,题目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师:一般来说,一首词有了题目就有了明确的主旨,题目中哪个字能够明确主旨?生2:“怀”。师: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古人古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请大家自由阅读,看看词中上片写了哪些古人古事。生3:孙权、刘裕。师:上片的两个人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生4:孙权的典故是要表达作者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情。师:怎么看出来的?生5:赤壁之战孙权一方以少胜多,战胜了曹操,此时,“气吞万里如虎”。师:作者写廉颇是为了什么?生6:为了衬托作者现在的境遇。师:廉颇老了还有人去问一问能不能吃饭,作者老了都无人问津。辛弃疾作为南宋臣民总共生活了四十几年,在这四十几年里,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召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尽管他一再上书,要求北伐,但朝廷从未真正采纳过他的建议。不要以为这里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这是一位老人字字泣血的呼喊。大家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几个字呢?生7:让人流泪的感觉,“谁”应突出出来。师:还应突出“老、谁、饭否”,气息不要断。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课文摘录:200年,袁绍挥兵南下,曹操率兵与袁绍大军在官渡展开激战。曹操派兵偷袭袁绍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绍因此战败。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吞并河北诸州,统一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208年,曹操率兵南征,试图统一全国。寄居荆州的刘备与江东的孙权结盟,共同抵抗曹操。曹军不善水战,只得将战船首尾相连,联军采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战败后,退回北方;刘备入属,攻占益州。孙权则进一步占据岭南,巩固在东南的统治。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学习时,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好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课文导语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长勺之战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四、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学习时,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好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课文导语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长勺之战也因此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理清课文思路,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背诵全文。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二、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1.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四、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已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