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单选题)

因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而为全国人民熟知的藏族著名歌唱家是()。

A德德玛

B才旦卓玛

C关牧村

D马玉涛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才旦卓玛曾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她演唱的主要歌曲有《翻身农奴把歌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阿玛列洪》《酒歌》《我们在此相会》等。录制唱片《美丽的西藏,可爱的家乡》。1980年先后录制了许多独唱专辑磁带和唱片,并于1985年举办了《才旦卓玛演唱音乐会》。曾先后被载入《中国文化艺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中国音乐家人名录》。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走进西藏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走进西藏》《青藏高原》《阿姐鼓》等其有代表性的歌曲,了解西藏音乐文化。2.通过对比西藏的历史与现实,产生进一步了解西藏音乐文化的愿望,喜爱西藏的音乐。3.演唱《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藏族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边唱边舞。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首先请大家听几首熟悉的歌曲,每个歌曲只听一句或两句,听后请大家分别回答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是谁演唱的?(播放六个音乐片段)师生一起讨论、总结:才旦卓玛演唱的《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李玲玉演唱的《北京有个金太阳》;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郑钧演唱的《回到拉萨》;才旦卓玛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教师:刚才听的都是有关西藏的音乐。今天,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西藏。2.简介西藏民族文化教师:下面我们看一个介绍西藏民族文化的录像短片。看后,师生一起总结录像短片的内容:第一,珠穆朗玛峰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第二,藏民有两种原始生活方式:农耕、游牧。第三,西藏地区是古代文明的集结地:中国、印度、巴比伦。第四,藏民有四大崇拜:山水、动物、图腾、偶像。第五,藏民有五种丧葬方式:天葬、土葬、水葬、火葬、塔葬。第六,藏族人民信奉六字箴言:唵嘛呢吗咪哞,他们经常要念这几个字,它代表西藏人民内心追求的最美好的东西。西藏地区常见的"旌幡",藏族人手摇的"经轮"和寺庙外的"经轮"都代表人们在念"唵嘛呢吗咪哞",表现了人们的虔诚。3.欣赏、体验西藏音乐(1)欣赏《走进西藏》教师:我想请你们听一首歌曲,曲名叫《走进西藏》。请打开课本,边看课本上的《走进西截》曲谱,边听歌曲。听完请回答,在听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学生甲:一片很大的草原,远处有高山环绕,游牧的人骑马放羊。学生乙:青藏高原非常壮阔,人民非常朴实,非常开朗,歌曲使人听了心情舒畅。教师:非常广阔的草原,远处雪山能听到回声,无边无际,人骑着马越走越远。教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出自哪里?是谁唱的吗?学生:这首歌是电视剧《孔繁森》的主题歌,是李娜唱的。教师: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只有这样三句:走进西藏,也许会发现理想,走进西截,也许会看见天堂,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简单的词句,非常概括地说了"走进西藏"的深刻内涵,使我们深刻地理解歌词的主题--我们的好干部孔繁森,把他的生命奉献给了西藏,奉献给了西藏人民。(2)欣赏《青藏高原》教师:请你们再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有关西藏的歌曲。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青藏高原》的歌词,播放录音。教师指挥,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3)欣赏《阿姐鼓》教师: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经历,西藏人民也是如此。现在我想请你们再听一首歌曲--《阿姐鼓》。请同学念一遍这首歌曲的歌词。教师充满感情地再次朗诵歌词。教师:阿姐到哪里去了呢?歌词中"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我突然懂得了她""天边传来阵阵鼓声,那是阿姐对我说话"。请大家认真、仔细地再听一遍歌曲。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播放录音)。歌曲中震人心肺的鼓声以及延长者情绪变化的歌声,诉说着过去的西藏,为我们讲述了那个过去年代--封建农奴制残酷统治下的阿姐和阿姐鼓的故事…一教师:歌曲的哪一句情绪最为感人?学生甲:"唔,唵嘛呢吗咪哞"开始声音嘹亮,好像在认真地念经。学生乙:"从此我就天天天天地找"这一句,"找"字带有哭腔。教师:几乎是哭泣着唱,过去故事里的阿姐到哪里去了?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4)学习演唱《北京的金山上》教师:今天的西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投资开发西藏的地热资源、矿产资源,还有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西藏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演唱《北京的金山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练习演唱歌曲,教师钢琴伴奏。(5)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为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伴舞教师:我请几位同学为我们的歌唱伴舞。学生模仿教师做几个藏族舞蹈--踢踏舞的基本动作,体验藏族舞蹈的风格。全体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同时请几位同学伴舞。4.小结现在的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大踏步走向现代化,希望将来同学们能够到西藏去看一看,去了解西藏,也许我们中有的人还会为西藏工作、服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初中八年级音乐课《民族花苑》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民族花苑》 【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追鱼》《阿玛勒俄》,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乐)曲欣赏、演奏、演唱等活动,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初步了解我国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多民族构成的伟大祖国。 2.通过欣赏、演唱等音乐实践,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及速度、力度的作用。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再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磁带、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1.引入:进入民族大观园。 2.观看民族服饰。 3.出示课题《民族花苑》。 二、欣赏与感悟 (一)(来到瑶山--)欣赏《瑶族舞曲》 1.完整欣赏并提问:此曲描写什么情景?可分几部分? 2.分析三段旋律的速度、力度(仅以慢、快、强、弱表示)及表现情景,介绍瑶族长鼓。 (二)(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吊脚楼--)欣赏《追渔》 1.出示图片(傣族生活场景、葫芦丝),完整欣赏并思考:根据速度、力度的变化,此曲可分几段? 2.师生再现(演奏)第一部分主题(简化谱)(钢琴、口风琴、口琴、打击乐器)。 (三)(来到青藏高原--)欣赏《阿玛勒俄》 1.出示图片(布达拉宫)提问:我们到了哪个民族地区?你对藏族人民的生活风俗有什么了解?你能为大家演唱一首藏族歌曲或跳一段藏族舞蹈吗? 2.完整欣赏,简介“囊玛”及《阿玛勒俄》。“囊玛”的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三部分组成。引子由乐队演奏,曲调较为固定,歌曲部分音乐柔美抒情,以歌为主,舞蹈动作很少,歌曲完毕紧接舞曲,音乐急速跳跃,舞者随乐声起舞,气氛热烈、情绪高涨。《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一首歌曲,《阿玛勒俄》是歌曲开始的主要衬词。歌曲艺术性强、歌词寓意深刻、旋律连绵抒情、演唱高亢嘹亮。 3.播放藏族舞蹈图像,学生模仿手部、脚部的几个典型动作。手部动作:甩袖。脚部动作:踢踏步、踏点步。 4.小组与个人展示,生生、师生评议,教师适时给予表扬鼓励。 5.师生合作,用所学动作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四)(来到天山脚下--)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1.欣赏歌曲录音,讲出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简介王洛宾。 3.学习歌曲(歌谱、填词)。 4.分析用什么速度、力度、情绪演唱? 5.跟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瑶山、清新葱绿的西双版纳、亘古神秘的青藏高原和葡萄满园、牛羊肥美的天山风光,了解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了那里的音乐文化,还用歌声、舞蹈表达了兄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对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探索,并将你们搜集的音像资料带来,在下节课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美国旧金山附近的“硅谷”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列属于常用杀毒软件的有() ①金山毒霸 ②超级解霸 ③网际快车 ④瑞星杀毒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当年蔡琴在演唱这《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演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化表演应该()。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