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财经
(简答题)

2001年1月1日,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用银行存款投资600万元和400万元设立一家丙公司,丙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丙公司于2001年12月31日从乙公司接受捐赠了一台生产用设备,根据乙公司提供的凭据,该设备价值50万元。当初乙司购入该设备时的原价为1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50万元。丙公司2001年共实现净利润200万元。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代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作相关的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1)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投资成本)6000000
贷:银行存款6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股权投资准备)201000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201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1200000
贷:投资收益1200000
(2)乙公司有关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投资成本)4000000
贷:银行存款40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0
累计折旧50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借:营业外支出5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5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股权投资准备)134000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134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损益调整)8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3)丙公司有关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1000000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10000000
借:固定资产500000
贷:待转资产价值500000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甲公司于2001年1月5日购进乙公司1000000股普通股股票(占乙公司全部普通股股票的40%),每股面值1元,每股买价6.5元,价款共计6500000元,佣金、手续费及税金共40000元,价款及交易费用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乙公司已于2001年1月2日宣告分派普通股股利,每股发放现金股利0.5元,于2001年3月31日支付,甲公司3月31日收到应收股利。2001年~2002年乙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乙公司2001年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50000元。 (2)2001年实现利润总额2560000元,发生所得税560000元,提取盈余公积300000元,分派普通股现金股利1375000元(投资者均在当期收到分得的股利)。 (3)2002年发生亏损800000元,本年度未分配股利。 要求: ①按权益法编制甲公司2001年~2002年有关股票投资的会计分录。 ②计算甲公司2002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账面余额。 ③计算乙公司2001年和2002年年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不考虑股权投资差额)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公司的子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10万元取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80%,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应该确认的资本公积为()万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伟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伟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1年与另外三个单位合资兴办甲企业,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2000000元,伟达公司持有30%的股份,其他三个单位持有的股份分别为25%、25%和20%。伟达公司对甲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2001年1月1日,伟达公司用原材料向甲企业投资,该批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000元,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600000元。 (2)2001年12月31日,甲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600000元。 (3)2002年3月15日,甲企业分配现金股利总额为300000元,分配的股利已于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给各投资单位。 (4)2002年12月31日,甲企业全年发生亏损200000元。 (5)2003年1月6日,伟达公司将持有甲企业的全部股权投资转让,转让所得价款800000元,该款项已收存银行。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伟达公司有关的会计分录。(股权投资差额按5年摊销,要求写出有关会计科目的明细科目)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同为A集团公司的子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810万元取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80%,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资本公积为()万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1年5月29日,工商银行甲分行与乙公司、丙公司订立承兑担保协议,约定承兑申请人乙公司向甲分行申请办理总金额为3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乙公司分次申请签发,时间自2001年6月1日至2002年6月1日;每张承兑汇票到期日,甲分行凭票无条件支付;到期日之前,如乙公司不能足额支付票款,甲分行对不足支付部分的票款,转作乙公司欠甲分行的逾期贷款,并按规定计收罚息;乙公司不能支付到期票款,有担保人丙公司承担汇票本金及罚息的连带责任。 合同订立后,根据乙公司的申请,甲分行分七次签发了总额为203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是:2001年6月1日,103万元,约定于当年10月25日偿还;同年8月13日,40万元,约定当年10月13日偿还;8月13日还签发了三笔各10万元,一笔20万元,约定四笔款与当年11月13日偿还;同年,8月25日,10万元,约定当年10月25日偿还。该七笔汇票届期时,乙公司均没有付款,全部由甲分行支付,同时按约定将之转为乙公司的逾期贷款。2002年1月15日甲分行向丙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书,丙公司签收。由于乙公司不能偿还欠款,并公司也未履行担保责任,甲分行提起诉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1年5月29日,工商银行甲分行与乙公司、丙公司订立承兑担保协议,约定承兑申请人乙公司向甲分行申请办理总金额为3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乙公司分次申请签发,时间自2001年6月1日至2002年6月1日;每张承兑汇票到期日,甲分行凭票无条件支付;到期日之前,如乙公司不能足额支付票款,甲分行对不足支付部分的票款,转作乙公司欠甲分行的逾期贷款,并按规定计收罚息;乙公司不能支付到期票款,有担保人丙公司承担汇票本金及罚息的连带责任。 合同订立后,根据乙公司的申请,甲分行分七次签发了总额为203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是:2001年6月1日,103万元,约定于当年10月25日偿还;同年8月13日,40万元,约定当年10月13日偿还;8月13日还签发了三笔各10万元,一笔20万元,约定四笔款与当年11月13日偿还;同年,8月25日,10万元,约定当年10月25日偿还。该七笔汇票届期时,乙公司均没有付款,全部由甲分行支付,同时按约定将之转为乙公司的逾期贷款。2002年1月15日甲分行向丙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书,丙公司签收。由于乙公司不能偿还欠款,并公司也未履行担保责任,甲分行提起诉讼。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1年5月29日,工商银行甲分行与乙公司、丙公司订立承兑担保协议,约定承兑申请人乙公司向甲分行申请办理总金额为3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乙公司分次申请签发,时间自2001年6月1日至2002年6月1日;每张承兑汇票到期日,甲分行凭票无条件支付;到期日之前,如乙公司不能足额支付票款,甲分行对不足支付部分的票款,转作乙公司欠甲分行的逾期贷款,并按规定计收罚息;乙公司不能支付到期票款,有担保人丙公司承担汇票本金及罚息的连带责任。 合同订立后,根据乙公司的申请,甲分行分七次签发了总额为203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是:2001年6月1日,103万元,约定于当年10月25日偿还;同年8月13日,40万元,约定当年10月13日偿还;8月13日还签发了三笔各10万元,一笔20万元,约定四笔款与当年11月13日偿还;同年,8月25日,10万元,约定当年10月25日偿还。该七笔汇票届期时,乙公司均没有付款,全部由甲分行支付,同时按约定将之转为乙公司的逾期贷款。2002年1月15日甲分行向丙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书,丙公司签收。由于乙公司不能偿还欠款,并公司也未履行担保责任,甲分行提起诉讼。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780万元取得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80%,另支付相关税费3万元,同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100万元。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合并成本为()万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2001年5月29日,工商银行甲分行与乙公司、丙公司订立承兑担保协议,约定承兑申请人乙公司向甲分行申请办理总金额为3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乙公司分次申请签发,时间自2001年6月1日至2002年6月1日;每张承兑汇票到期日,甲分行凭票无条件支付;到期日之前,如乙公司不能足额支付票款,甲分行对不足支付部分的票款,转作乙公司欠甲分行的逾期贷款,并按规定计收罚息;乙公司不能支付到期票款,有担保人丙公司承担汇票本金及罚息的连带责任。 合同订立后,根据乙公司的申请,甲分行分七次签发了总额为203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是:2001年6月1日,103万元,约定于当年10月25日偿还;同年8月13日,40万元,约定当年10月13日偿还;8月13日还签发了三笔各10万元,一笔20万元,约定四笔款与当年11月13日偿还;同年,8月25日,10万元,约定当年10月25日偿还。该七笔汇票届期时,乙公司均没有付款,全部由甲分行支付,同时按约定将之转为乙公司的逾期贷款。2002年1月15日甲分行向丙公司发出催款通知书,丙公司签收。由于乙公司不能偿还欠款,并公司也未履行担保责任,甲分行提起诉讼。 如何确定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