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甲公司为一家电生产企业,主要生产A.B.C三种家电产品。甲公司2×16年度有关事项如下:
(1)甲公司管理层于2×16年11月制定了一项业务重组计划。该业务重组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从2×17年1月1日起关闭C产品生产线;从事C产品生产的员工共计250人,除部门主管及技术骨干等50人留用转入其他部门外,其他200人都将被辞退。根据被辞退员工的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甲公司将一次性给予被辞退员工不同标准的补偿,补偿支出共计1600万元;C产品生产线关闭之日,租用的厂房将被腾空,撤销租赁合同并将其移交给出租方,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将转移至甲公司自己的仓库。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已于2×16年12月2日经甲公司董事会批准,并于12月3日对外公告。2×16年12月31日,上述业务重组计划尚未实际实施,员工补偿及相关支出尚未支付。为了实施上述业务重组计划,甲公司预计发生以下支出或损失:因辞退员工将支付补偿款1600万元;因撤销厂房租赁合同将支付违约金100万元;因将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等转移至仓库将发生运输费6万元;因对留用员工进行培训将发生支出2万元;因推广新款8产品将发生广告费用5000万元;因处置用于C产品生产的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损失300万元。
(2)甲公司存在一项未决诉讼至2×16年12月31日尚未判决。根据类似案例的经验判断,该项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90%。如果败诉,甲公司将须赔偿对方20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10万元,同时预计很可能从第三方收到补偿款20万元。
(3)甲公司对销售产品承担售后保修,2×16年年初“预计负债一产品质量保证”科目的余额是10万元,包含计提的C产品保修费用4万元。2×16年度使用保修费用7万元,其中有C产品保修费用3万元。当年销售A产品100万元,保修费预计为销售额的1.5%,销售B产品80万元,保修费预计为销售额的2.5%,C产品已不再销售且已售C产品在2×16年年末保修期已过。
(4)2×16年12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了一项不可撤销销售合同,约定于2×17年4月1日以500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大型机床一台。若不能按期交货,甲公司需按照总价款的10%支付违约金。至2×16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开始生产该机床;由于原料上涨等因素,甲公司预计生产该机床的成本不可避免地升至540万元。
根据资料(1),判断哪些是与甲公司业务重组计划有关的直接支出,并计算因重组义务应确认对应“预计负债”科目的金额和因该重组计划对当年利润总额的影响数,并编制与之相关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100
贷:预计负债100
借:管理费用16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600
借:资产减值损失3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0
答案解析
根据资料(2)、资料(3)和资料(4)编制相关的会计处理。
正确答案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用10
营业外支出——赔偿金200
贷:预计负债210
事项(3):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A产品1.5(100×1.5%)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A产品1.5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B产品2(80×2.5%)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B产品2
C产品已不再销售且已售C产品年末保修期已过,负债义务消失应冲减相应的预计负债科目余额,即: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C产品1(4-3)
贷:销售费用1
事项(4)无标的资产,执行合同发生损失为40万元(540-500),不执行合同发生损失为50万元(500×10%),应该选择执行合同,会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40
贷:预计负债40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2×17年6月3日,甲公司从乙公司一次购入3套不同型号且具有不同生产能力的设备A、B和C。甲公司为该批设备共支付价款1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70万元,保险费3.4万元,装卸费0.6万元,全部以银行转账支付,假定A、B和C设备分别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公允价值分别为312、468和26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A、B和C设备的入账价值分别是()万元。
(单选题)
甲公司将两辆大型运输车辆与A公司的一台生产设备交换,另支付补价10万元。在交换日,甲公司用于交换的两辆运输车辆账面原价为140万元,累计折旧为25万元,公允价值为130万元;A公司用于交换的生产设备账面原价为300万元,累计折旧为175万元,公允价值为140万元。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对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确认的收益为()。
(单选题)
2×1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从证券市场取得乙公司20%的股权,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万元,账面价值为7500万元,差额为一项存货造成的。2×17年年末,该批存货对外销售60%。乙公司2×17年度实现净利润600万元,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考虑增值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则甲公司2×17年年末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的金额是()万元。
(简答题)
山水公司有关商誉及其他资料如下: (1)山水公司在2×17年12月31日,以3200万元的价格吸收合并乙公司。在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负债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乙公司的全部资产划分为两条生产线——A生产线(包括有X、Y、Z三台设备)和B生产线(包括有S、T两台设备),A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其中:X设备为800万元、Y设备为1000万元、z设备为1200万元).B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其中:S设备为600万元、T设备为1400万元),山水公司在合并乙公司后,将两条生产线认定为两个资产组,分别为资产组A和资产组B。两条生产线的各台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山水公司在购买日将商誉按照资产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摊至各资产组。 (3)2×18年,由于A、B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因此,山水公司于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4)2×18年年末,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A、B两条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A、B生产线预计未来5年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为基础计算确定的A、B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为2000万元和1640万元。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X、Y、Z设备和S、T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简答题)
山水公司有关商誉及其他资料如下: (1)山水公司在2×17年12月31日,以3200万元的价格吸收合并乙公司。在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负债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乙公司的全部资产划分为两条生产线——A生产线(包括有X、Y、Z三台设备)和B生产线(包括有S、T两台设备),A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其中:X设备为800万元、Y设备为1000万元、z设备为1200万元).B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其中:S设备为600万元、T设备为1400万元),山水公司在合并乙公司后,将两条生产线认定为两个资产组,分别为资产组A和资产组B。两条生产线的各台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山水公司在购买日将商誉按照资产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摊至各资产组。 (3)2×18年,由于A、B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因此,山水公司于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4)2×18年年末,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A、B两条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A、B生产线预计未来5年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为基础计算确定的A、B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为2000万元和1640万元。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X、Y、Z设备和S、T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简答题)
山水公司有关商誉及其他资料如下: (1)山水公司在2×17年12月31日,以3200万元的价格吸收合并乙公司。在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负债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乙公司的全部资产划分为两条生产线——A生产线(包括有X、Y、Z三台设备)和B生产线(包括有S、T两台设备),A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其中:X设备为800万元、Y设备为1000万元、z设备为1200万元).B生产线的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其中:S设备为600万元、T设备为1400万元),山水公司在合并乙公司后,将两条生产线认定为两个资产组,分别为资产组A和资产组B。两条生产线的各台设备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均为5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山水公司在购买日将商誉按照资产组公允价值的比例分摊至各资产组。 (3)2×18年,由于A、B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生产的产品销路锐减,因此,山水公司于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4)2×18年年末,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A、B两条生产线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A、B生产线预计未来5年现金流量及其折现率为基础计算确定的A、B生产线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分别为2000万元和1640万元。山水公司无法合理估计X、Y、Z设备和S、T设备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单选题)
甲公司是一家煤矿企业,依据开采的原煤产量按月提取安全生产费,提取标准为每吨10元,假定每月原煤产量为15万吨。2×18年5月26日,经有关部门批准,该企业购入一批需要安装的用于改造和完善矿井运输的安全防护设备,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34万元,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支出为15万元,设备预计于2×18年5月31日安装完成,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甲公司于2×18年5月份支付安全生产设备检查费10万元。假定2×18年5月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500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2×18年5月31日,甲公司“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余额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