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约从正德年间起,社会风气有了大变化。风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礼法的破坏和奢靡之风的兴起。封建时代,社会风俗受礼法约束,婚丧衣食住行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尊卑贵贱不得逾越。随着明中叶商人社会地位逐渐随金钱的力量有所提高,货币资本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封建等级秩序。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嘉靖及以后阶段,封建社会重本抑末意识发生巨变,拜金主义出现。皇帝、贵族开店之风盛行。明朝曾规定四品以上官员不得经商,后来成为一纸空文,例如首辅徐阶就曾开办纺织工厂。士大夫开始弃学从商。成化年间士大夫不过是中产阶级,但自武宗后开始从商,士大夫交友尽为赢利之士,读书——做官——发财,成为社会追求,升官发财、贿赂之风盛行。
社会奢侈风气严重,出现了畸形繁荣、虚假繁荣。文化娱乐上南曲日盛,嘉靖后大兴园林建筑;官员、士大夫、文人捧妓成风;官僚创作戏曲和赌博之风盛行;文学作品的主角由士大夫、官僚变为商人、市井人物。
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了经济实力的提高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在商品经济的带动下,新风俗的阶段已经到来。这样的改变冲击了封建等级制和礼制,具有进步意义,在促进商品的繁荣和风俗的变迁过程中,商人起了重要作用。
(简答题)
明中期后社会生活、风俗、价值取向发生了哪些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填空题)
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为基础,实现“()”,进而“()”。
(简答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变化?
(填空题)
明人所称“()”的倭患,在明中期后日益严重。当时所谓“倭寇”,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日本没落武士、浪人,商人;二是中国东南沿海海盗、走私商人和失业贫民。
(多选题)
明中期以后,称雄书坛的名家主要包括()。
(简答题)
简述明中期一条鞭法的基本精神和历史意义。
(填空题)
明中期统治阶级内部影响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变革是万历年间的()改革。
(多选题)
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外贸大量出口,形成巨大贸易顺差,其中主要的出口产品是()
(判断题)
在整体价值取向和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上,先秦君子的诸多风度都具有一致性。
(多选题)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愈演愈烈的(),并一步步走向分裂和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