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些国家()

A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B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C代议制政治比较完善

D工业革命进展迅猛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等,材料主旨,即在强调“暴力革命不是必须的,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项没有依据,不符合史实;B项明显具有片面性;D项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C项表述客观,即是不推行暴力革命的客观原因。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评】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完善·影响·社会矛盾的相对缓和。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1872年,马克思提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这国家()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72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再版序言中写到:“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导致“纲领有些地方已经过时”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向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 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 “这些 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段话里包 含着怎样的思想?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构思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应最先发生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只有世界性革命后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夺权后共产党一党治国,计划经济,无需市场和货币,但到1872年,马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提出宣言原理的实际应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体现这一思想实质的有() ①列宁在落后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及新经济政策 ②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③苏东和中国曾经实际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④中共早期的城市中心道理 ⑤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构想 ⑥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2008年10月17日,马克思著作《资本论》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已告售罄。“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主义绝对火。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 ——2008年10月18日《新华网》 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特殊的运动规律”是指哪个理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论述这一理论的著作。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1827年,马克思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