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江苏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理范围,分属于九州中的徐州和扬州,二州大致以淮河为界。三代时期,淮北先后称为徐州和青州,淮南和江南则称为扬州,居民被称作徐夷、淮夷和越夷,也可泛指东夷、九夷,江南居民也被称作南夷和南蛮。
春秋时,江苏分属于吴、楚、宋,战国时为越、楚、齐的一部分,后归属楚国,江苏境内的大国有吴国、越国和后来的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代江苏江北之地为泗水郡、东海郡和琅玡郡,江南之地为鄣郡和会稽郡。
汉代江苏分属于扬州、徐州刺史部和吴楚等诸侯国。西汉初年,江苏境内封立了不少侯国,建都于广陵(今扬州)的吴国势力最大。景帝时改吴国为江都国,广陵改名为江都。武帝时,为广陵复名,置广陵郡,后再改为广陵国,封其子刘胥为广陵王。
南北朝时期,北方以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为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政权,因此史称“六朝”。
隋代江苏大致分属于扬州和徐州。
唐代江苏境内分属于苏州、常州、润州(今镇江市)、扬州、楚州(今淮安市)、海州(今连云港市)、徐州。
唐太宗时,江苏分属于全国十道中的河南、淮南、江南三道。五代时,江苏先后属吴、南唐、吴越等南方小王朝。
北宋时,江苏分属两浙路、江南东路、淮南路和京东西路。
南宋时,江苏分属两浙、江南东和淮南东路等三路,淮河以北则为金人占领,金将淮北分划于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两路。
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江浙行省,以北属河南行省。
明代,今江苏境内分置应天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常州府、镇江府、徐州府等。
清代,改明代时的南直隶(即南京)为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