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能鉴定银行岗位银行合规考试

(题干)

本题共计 1 个问题

案例: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案
基本案情:2010年9月,公安机关在侦查一宗经济案件时,发现某银行员工李某有挪用银行资金嫌疑,遂对其立案侦查。经侦查发现,李某在1993年至2008年担任某银行基层网点信贷员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向存款人开具空白凭证及出具借条等手段,累计从9名客户处吸收存款60余万元不入账;并通过开具虚假存款等方式挪用银行资金近50万元。后经法院审理,依法认定其犯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罪、挪用资金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6年,罚金2万元。 
作案手段:本案中李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先在外地向储户揽储后,欺骗储户称要回网点所在地办理正式存款手续不入账;二是出具空白存款凭证给上门储户,从而吸收存款不入账;三是私下向储户出具借条等凭证代替存单;此外,李某挪用银行资金的方式包括:一是对大额储户开具相同金额的虚假存单,而仅将其中小部分资金入账,其余资金挪作他用;二是将回收的贷款不入账;三是利用职务之便,冒用他人名义立据贷款挪用资金。 
损失及影响:对储户而言,其通过银行存款的本意主要在于保障自身资金安全并且获得利息收入,而李某通过各种欺骗手段蒙骗储户,将储户本应存入银行的款项不入账而挪作他用的行为,使得储户和银行之间并未发生真实的存款法律关系,储户的资金并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和处置,资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虽然李某所在银行并没有接到客户的存款,但是李某作为银行员工,在其职权范围内以银行名义向储户吸收存款,构成职务代理,应由所在的银行承担违法行为后果。

简答题
1

请对上述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分析:
犯罪嫌疑人因素:社会转型期,各方对利益的追求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诱发个别人的投机心理、冒险心理、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上的免疫功能。本案中李某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产生了通过自己手中职权谋取额外的经济利益的念头。利益的诱惑使得李某将法律法规抛到脑后,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银行因素:案例充分暴露出李某所在银行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上的重大漏洞。一是未严格执行“双人临柜、钱账分管、章证分管及款项复点”等出纳制度;二是未严格执行营业机构重要岗位的轮岗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三是未严格执行储蓄业务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四是对员工行为监管方面存在较多盲点;五是监管、稽核方法缺乏实效、范围较窄;六是存在人事任免上把关不严,在人员上岗定位后疏于教育管理,只注重业务培训,忽视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等问题。
反思: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更加有效地推进内控建设,尤其要全面加强基层网点内控制度,努力提高可操作性和合理性。(1)坚持对重要操作环节及基础性工作的实施管控。(2)强化对基层机构的负责人、业务经理和一线员工的管理。(3)进一步规范银行员工与客户的行为关系。(4)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和内控互查。(5)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引导。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在()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却给客户开具银行存单,客户也认为将款已存入银行,该款却被行为人以个人名义借贷给他人的,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或挪用资金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牟利为目的,采取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的方式,将资金用于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下罚金。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违规出具金融票证      基本案情:G银行某网点负责人俞某,其亲戚方某请其在B市帮助融资,并许以高额利息。在多次利益驱动下,俞某自2010年6月起,以资金搭桥、银行承兑汇票担保、帮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向银行客户、有资金实力的朋友、同事等筹集资金。  2011年上半年,其朋友沈某等人拟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沈某等人陆续将注册资金6260万元汇入筹备公司的临时账户后,俞某提出设立小贷公司手续复杂、周期较长,愿意将部分闲置资金代为理财并支付相应利息。其后,俞某陆续将用于注册的6260万元资金放贷给方某。2012年秋,俞某在方某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向部分出资人出具了盖有小额贷款公司印章的收入,涉及资金2400万元,还向部分出资人出具了某公司担保的借条,涉及资金约1400万元。  2012年12月下旬,沈某等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向公安部门报案。经公安机关调查审理认为,俞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于2012年12月27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作案手段:俞某利用身边朋友手中掌握闲散资金无处投资的机会,以帮助投资或集中购买理财产品为由,按照超过银行利息数倍的收益向社会公众和朋友吸纳资金,再将非法融资款项转借给其他个人或企业,赚取息差。一旦下游资金出现断裂,俞某非法集资的本金和利息势必无法挽回。  损失及影响:对于犯罪分子俞某来说,因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没有经受住诱惑,前半生努力所获得的一切付诸东流。  对于广大集资被害者来说,骗局破灭后,绝大多数受害者基本血本无归。由于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投资观念不理性,风险承受能力差,一旦案发造成损失,受害者往往要求政府赔偿,酿成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对于俞某所在的银行来说,虽然在法律上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面对一些无理的诉讼也被迫抽调人力物力去应对,不可避免的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目前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比较关注,银行员工的犯罪行为在被媒体报道后,对银行的声誉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违规出具金融票证      基本案情:G银行某网点负责人俞某,其亲戚方某请其在B市帮助融资,并许以高额利息。在多次利益驱动下,俞某自2010年6月起,以资金搭桥、银行承兑汇票担保、帮助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名义,向银行客户、有资金实力的朋友、同事等筹集资金。  2011年上半年,其朋友沈某等人拟发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沈某等人陆续将注册资金6260万元汇入筹备公司的临时账户后,俞某提出设立小贷公司手续复杂、周期较长,愿意将部分闲置资金代为理财并支付相应利息。其后,俞某陆续将用于注册的6260万元资金放贷给方某。2012年秋,俞某在方某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向部分出资人出具了盖有小额贷款公司印章的收入,涉及资金2400万元,还向部分出资人出具了某公司担保的借条,涉及资金约1400万元。  2012年12月下旬,沈某等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向公安部门报案。经公安机关调查审理认为,俞某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于2012年12月27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侦查。  作案手段:俞某利用身边朋友手中掌握闲散资金无处投资的机会,以帮助投资或集中购买理财产品为由,按照超过银行利息数倍的收益向社会公众和朋友吸纳资金,再将非法融资款项转借给其他个人或企业,赚取息差。一旦下游资金出现断裂,俞某非法集资的本金和利息势必无法挽回。  损失及影响:对于犯罪分子俞某来说,因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没有经受住诱惑,前半生努力所获得的一切付诸东流。  对于广大集资被害者来说,骗局破灭后,绝大多数受害者基本血本无归。由于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投资观念不理性,风险承受能力差,一旦案发造成损失,受害者往往要求政府赔偿,酿成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对于俞某所在的银行来说,虽然在法律上不承担赔偿责任,但面对一些无理的诉讼也被迫抽调人力物力去应对,不可避免的给银行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目前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负面消息比较关注,银行员工的犯罪行为在被媒体报道后,对银行的声誉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2008年6月,某支行柜员利用银行管理漏洞,私自挪用客户资金,涉案金额达30万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基本案情:2008年6月,某客户前往银行支取到期的定期存款30万元,发现早在一年前已被他人支取。经调查,该笔存款的业务经办人为综合柜员王某,传票上客户签名似是王某代签,其间王某出境休假,回岗后,该行及时控制,王某如实交代挪用事实。  作案手段:王某利用传票保管不善,调阅经办的存款传票,获得客户账号和身份证号,于2007年6月一天,趁办理业务间隙,将密码读写器拖入柜台内,手工输入存款账号,根据客户生日揣测出密码,利用偷窥得悉的授权员李某密码,“一手清”提前支取客户30万元定期存款,从尾箱取出现金放入塑料袋,置于柜台角落,用衣服掩盖,第二天下午下班后,拎出该行。  损失及影响:王某出生于银行家庭,父亲是该行老员工,他本人也成为了所在单位骨干。案发时,刚组建小家庭,人生旅程刚启程,因一念之差,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使自己家庭蒙羞,新婚妻子也离他远去,一失足成千古恨,所有付出收货付诸东流。王某挪用客户资金案不仅影响他本人和家庭,还牵连了许多领导和同事。授权柜员李某对王某过于信任,输密码时没有防备,被王某偷窥获悉授权密码,为其作案提供了条件,被开除。营业部主任由于对传票保管、大额取现审查不严,被警告。分管副行长被追究领导责任,被诫勉谈话。该行整体绩效考核受影响,员工绩效工资大幅降低,省市分行查办此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造成的损失和负面效应,很长时间难以消除。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2008年6月,某支行柜员利用银行管理漏洞,私自挪用客户资金,涉案金额达30万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基本案情:2008年6月,某客户前往银行支取到期的定期存款30万元,发现早在一年前已被他人支取。经调查,该笔存款的业务经办人为综合柜员王某,传票上客户签名似是王某代签,其间王某出境休假,回岗后,该行及时控制,王某如实交代挪用事实。  作案手段:王某利用传票保管不善,调阅经办的存款传票,获得客户账号和身份证号,于2007年6月一天,趁办理业务间隙,将密码读写器拖入柜台内,手工输入存款账号,根据客户生日揣测出密码,利用偷窥得悉的授权员李某密码,“一手清”提前支取客户30万元定期存款,从尾箱取出现金放入塑料袋,置于柜台角落,用衣服掩盖,第二天下午下班后,拎出该行。  损失及影响:王某出生于银行家庭,父亲是该行老员工,他本人也成为了所在单位骨干。案发时,刚组建小家庭,人生旅程刚启程,因一念之差,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使自己家庭蒙羞,新婚妻子也离他远去,一失足成千古恨,所有付出收货付诸东流。王某挪用客户资金案不仅影响他本人和家庭,还牵连了许多领导和同事。授权柜员李某对王某过于信任,输密码时没有防备,被王某偷窥获悉授权密码,为其作案提供了条件,被开除。营业部主任由于对传票保管、大额取现审查不严,被警告。分管副行长被追究领导责任,被诫勉谈话。该行整体绩效考核受影响,员工绩效工资大幅降低,省市分行查办此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造成的损失和负面效应,很长时间难以消除。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