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民族文化学
(简答题)

试述中国文化对朝鲜的输出过程。

正确答案

朝鲜取其朝曰鲜明之义而来。
1.战国、秦汉时期中朝政治经济交往的遗迹和文物。朝鲜半岛至今尚有燕、秦长城遗址。80年代中期,朝鲜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宁江长城。此长城南起平安北道博川I郡南里,北至该道东仓新安里。长大约300多里。有燕国时期的半圆形瓦当。在朝鲜的慈江道渭原郡的龙渊里,一次就出土了400多枚明刀(流行于燕、齐的货币)。
2.乐浪古墓和《公无渡河》乐浪古墓是在朝鲜平壤附近考古发现的大批古墓。其砖砌与土工方法与汉朝中原墓制一样,随葬品基本与汉墓相同。《公无渡河》是我国的一首出色的民歌,而其故事却发生在大同江上。原诗为“公无渡河,坠河而死,当奈公何。”
3.秦汉时期中朝人才的交流
其时有不少的中原人流寓朝鲜半岛。如在黄海南道发现的古墓碑铭文,上面刻有汉晋时期那里长岭县长的履历:“守长岭县王君,君讳乡,年七十三,字德谚,东莱(今山东蓬莱)黄人也。”
4.儒学之传入半岛
三国之高句丽(另有百济、新罗)最早接受儒学。公元372年(当东晋时期)就建立了国家太学,教育子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5.佛教的传入
从公元4世纪一一公元15世纪历时千余年左右,在中国帽当于东晋十六国至明朝初年,在朝鲜则是三国至高丽王朝之末,在这一绵长时间内,一直是处在交流之中。并且佛教文化的交流带有群众性、广泛性。高句丽于公元372丰(我国东晋简文帝咸安二年,高句丽小林兽王二年,依朝鲜《三国史记》);百济之传入是公元384年;新罗之朝鲜《三国史记》);传入,说法相差很大,早的认为是曹魏时期,即公元3世纪,另一说法是中国梁代,即公元6世纪,更多的认为是公元5世纪之新罗讷祇王和毗处王时期。三国时期朝鲜半岛上之佛教特点:朝野同奉,文武共仰。
6.隋唐时期之交流高潮,新罗统一朝鲜才十多年的时间,便于公元682年宣布建立国学,规定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教科书。8世纪中叶又称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将儒家经典分为必修的(《论》、《孝》)与选修的(《礼》、《易、、《诗》、《书》、《左》、<文选》)两种。至787年更是有“读书三品科”:兼明《论》、《孝》者为上;读《礼》、《论》、《孝》者为中;读《礼》、《孝》者为下。中、新双方对留中学生优费。此时律宗(法华宗即天台宗已于陈时传入),华严宗、唯识宗、禅宗(创立于唐末)都传入了新罗。新罗吸取唐朝的先进制度,其一是政治制度,把它与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使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申令、选官等制度完美起来,有效地管理国家。
7五代、宋、元与高丽王朝的交流出于对付北方强邻辽、金的需要,一直与宋王朝保持友好的往来,互有对方人员不官。
8.明清王朝与朝鲜王朝的交流,最值得一提的是援朝抗倭战争(壬辰卫国战争、日则称为征伐朝鲜战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输出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特点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天人合一”观点的内涵及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意义?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