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书“寄生”于计算机中,因而在具备所有文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又有不同于一纸质文件为主体的其他载体文件的技术特性,这种技术特性主要反映在电子文件特殊的信息编码形式及其载体两个方面。
(1)编码形式。从信息的编码形式来看,在计算机系统中,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皆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存在,是一种纯粹的数字化信息,因而导致下述特点:
①非人工识读性。人类无法凭借自身的器官识别这种数字文件,只有通过特定的程序解码,使之转化为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能为人眼、耳等器官识别的信息编码形式,人才能够予以识读。
②对系统的依赖性。电子文件的生成,处理直至归档保存都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平台的支持下实现的,电子文件信息内容的寸、取须借助计算机的编码、解码技术。离开了计算机系统,电子文件既无法生成,也无法为人所识读,更谈不上将其信息内容进行传输和处理。
③信息的易更改性。与传统的纸质文件不同,对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进行增删更改不仅十分容易,而且可以不留痕迹;尤其是在动态文档中,其数据处于不断被自动更新、补充的状态之中,导致信息内容的不断更改,甚至转瞬即逝;此外,当信息内容转换至其他载体上时,或感染病毒时,都存在着发生变动的可能性,使其不同于“原件”。
(2)载体特性。
①载体与信息不可分离性。电子文件不像纸质文件那样,信息与载体合二为一,永不分离。电子文件的信息内容有时“寄存”在计算机硬盘之上,有时转存于磁盘、光盘之中;且时而在网络上“穿梭”于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同一份电子文件的正文、图形、附件等甚至可以存放在不同的载体上而不影响其正常的输出显示。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由此可见一斑。
②信息存储的高度密集性。无论电子文件存于计算机硬盘,还是脱机存储在磁盘、光盘等磁性、光学载体上,这些载体的信息存储密度均大大高于纸质文件,可节省大量空间,实现海量存储。
③载体的不稳定性。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的载体寿命较为脆弱,且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要求较高,因而载体本身较为脆弱。同时,由于载体本身及电子文件的读取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其兼容性也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