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体现了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革命巨子”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即政治运动(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故选C。AB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仅仅提到西装的流行,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理解片面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单选题)
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样式。”这反映()
(单选题)
1912年7月6日,北京的文化人之间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发生一场无约之殴。《国风日报》等七家报社的工作人员(同盟会干事)将《国民公报》(非同盟会系报纸)经理佛苏、主编蓝公武痛打并将报馆一切机器什物捣毁一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单选题)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1927年1月6日《大公报》在社评中说:“中国有赤化问题之发生,中国之耻也。”由此可知当时()
(单选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宣告成立。
(单选题)
1978年12月1日,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辟()专栏,对文革进行反思。
(填空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成立。
(单选题)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
(判断题)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