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强调用户的积极参与,树立用户第一的观点,系统开发人员要准确、恰当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就必须与用户进行充分的交流。
(2)严格区分工作区间。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严格区分各个开发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强调开发过程要一步一步地进行,每一步工作都要及时地总结,每个阶段的成果必须通过用户的评审,及时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和纠正问题,每个阶段成果一旦通过评审,就不可修改,并作为下一阶段的任务书。
(3)设计方法结构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进行分析、设计,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便于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与维护。
(4)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非常重视文档工作,要求每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以后,都要完成相应的文档报告和图表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
(1)开发周期长。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要求系统开发必须按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严格的阶段划分和文档要求造成开发周期漫长。
(2)繁琐,使用工具落后,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需要制作大量的图表,编写这些图表的工作量极大,许多图表的制作难以用计算机完成,必须通过手工绘制,编制这些文档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3)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一种必须预先定义需求的方法,由于开发周期长,而且不能变更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这就使得所开发的系统无法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这很可能导致最终开发出来的系统脱离实际。
(4)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实模型。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系统,只有到系统实施的阶段,用户才能看到实际能使用的系统。在系统实施阶段之前的时间里,用户由于长时间看不到实际的系统,会感到疑惑,开发热情减退,使开发人员与用户的交流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