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高规》6.2.5条规定,框架梁端部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 式中,Mb1、Mbr分别为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且梁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一端的弯矩应取为零。 我的问题是: (1)这里的"负弯矩"如何理解? (2)计算Mb1、Mbr时已经考虑了地震组合,即已有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在内了,为什么还要再加上vGb? (3)作用效应组合有许多种,公式中的Mb1、Mbr是不是要求为同一个组合?
正确答案
(1)事实上,这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材料力学中相同,以梁下缘纤维受拉为正,图2-5-4中所示的为负弯矩。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关于《高规》中风荷载的规定,有几个问题: (1)第3.2.5条规定的风荷载体型系数规定的μzs,与《荷载规范》7.3节规定的μzs,有何联系? (2)第3.2.5条和第3.2.6条中的H/B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简答题)
《高规》7.2.9条规定了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无地震作用组合时要求地震作用组合时要求 两个公式中差一个γRE好理解,为什么加减号还不一样呢?
(简答题)
《钢规》5.3.6条规定了摇摆柱对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该如何理解?
(简答题)
如何理解《砌体规范》5.2.6条规定的"垫梁下砌体局部承压"?
(简答题)
如何总体理解《高规》6.2.1~6.2.5的内力调整?
(简答题)
《高规》4.6.6条规定,"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曲10年一遇的风荷载取值计算的顺风向和横风向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不应超过表4.6.6的限值",请问,这个"结构顶点最大加速度"该如何求算?
(简答题)
《抗规》的7.2.5条规定,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分配,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这里,倾覆力矩应如何计算?又是如何在框架与墙之间分配的?
(简答题)
《钢规》5.1.3条规定,双肢组合构件,当缀件为缀条时,式中A1x的含义是"构件截面中垂直于χ轴的各斜缀条毛截面面积之和",如何理解?我看到有的参考书对于双缀条情况取单缀条截面积乘以2。
(简答题)
《钢规》4.2.3条规定了双向受弯的H型钢截面或工字形截面构件整体稳定验算公式,如果是其他截面形式,例如槽钢,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