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题干)

本题共计 3 个问题

材料一,(会议)着重指出工作中发生的主要缺点和错误:一,生产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严重失调;二,在人民公社工作中,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急于过渡,违反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错误;三,不适当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许多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农业增产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
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认为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经验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削弱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就妨碍了党及时的尽早的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
报告强调: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原则是正确的.这几年工作成绩是伟大的,这就妨碍了缺点和错误是第二位的.
摘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关于"三面红旗",我们现在都不取消,都继续保持,继续为"三面红旗"而奋斗.现在,有些问题还看不清楚.但是经过五年,十年以后,我们再来总结经验,那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做出结论.
摘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凡是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
摘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四,林彪在会上的讲话:最近几年的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毛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
摘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简答题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七千人大会"上中共中央"报告"的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承认党在领导经济建设上存在超越客观条件的指导性的错误;从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党的领导作风方面,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基本上肯定了三面红旗.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刘少奇,毛泽东和林彪在大会上的讲话.

正确答案

刘少奇:对"三面红旗"的认识,采取等待实践检验,保留研究余地的态度;
毛泽东:带头采取承担领导责任,勇于自我批评的态度;
林彪:采用个人崇拜的做法,否认毛泽东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答案解析

简答题
3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对七千人大会的历史作用作出恰当评价.

正确答案

一方面,比较实事求是的对待已经认识到的缺点,错误,对扭转经济困难起到重要作用,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但另一方面,没有能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除"左"的错误;林彪的发言对纠正错误和发扬党内民主,起了消极作用.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多选题)

    1946年政协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指出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tc世界工厂”。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这场改革()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图5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在这次会议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雄辩地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指出“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发言在代表们的掌声中结束。 材料三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会议上,很多国家对中国不十分了解,对中国抱有敌意。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临时修改了早已准备好的发言稿。他诚恳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周恩来的发言,深深打动了与会代表的心弦,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材料四1990年到2004年,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10个维和任务区派出了1450多名军人参与维和行动,其中包括650名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 图5联合国维和部队中的中国官兵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