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此书费孝通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1948年由上海观察社出版。内容包括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十四篇论,从,分布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各方面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
②、西方社会产业革命以后开始了加速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国社会自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虽被迫走上了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进程,但这一进程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双阻挠而步履维艰,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人口和国土面积占全国主要部分的农村地区太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乡土本色。在费孝通看来,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具体表现为以下特征:社区狭小、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纽带、家长制、
③、此书是社区研究的一部比较成熟之作,代表了费孝通早期社会学研究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实地的社区研究转变为社会结构的分析,时的社会学界,这项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然而,近代以来,中国已经走上了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尽管其速度相当缓慢,且不断被阻碍,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乡土社会了。费孝通的此书采用功能学派的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社会结构进行剖析,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难以揭示乡土中国社会结构飞本质。
④、社区学派的局限性:一是研究范围只是在实地考察的社区,基本上都是分散的小村落,且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如对城镇、都市等较大社区基本未涉及,这导致研究结果的适用不强。二是功能分析方法使得他们研究活动难以深入、彻底,不可能揭示当时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本质。三是,注重定性分析,不注重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