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亚洲有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他们又是如何进化的,科学界对此还知之甚少,因此,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2012年3月,中澳科学家在云南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马鹿洞人”。专家认为,“马鹿洞人”可能代表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的古代人种,目前正在确认。这说明()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④实践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科学家对现代人在亚洲大陆的出现和进化的主动研究,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正确;科学界对此知之甚少,因此对科学家的发现要进行确认,说明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③正确;对科学家的发现要进行确认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与否的唯一标准,②不符合题意;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还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间接认识,④说法错误。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美洲的白银大约有一半直接流人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该则材料不能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充分肯定了15世纪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但同时指出“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实指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当时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他的光辉而已。” 材料二:“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 材料三: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特征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华东的水乡文化,内陆的山寨文化,藏族洁白的哈达,维吾尔族独特的舞蹈等。”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18世纪英国建筑师威廉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他的光辉而已。” 材料二:“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是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的结论。 材料三:中国幅员辽阔、区域文化特征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如“华东的水乡文化,内陆的山寨文化,藏族洁白的哈达,维吾尔族独特的舞蹈等。”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特征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其中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来交换亚洲的商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殖民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②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不带侵略性 ④早期殖民者的疯狂掠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主要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 ②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③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④国内生产总值的涨幅长期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7-9世纪)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在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但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二: 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的统计表: 16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上占绝对领先地位,特别是隋唐和宋元时期,出现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科技成果。而16世纪以后中西方科技发展则发生了逆转。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由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产量约为74000吨,其中52000吨运往欧洲,其中40%约20000吨运往亚洲。另外留在美洲本土的白银约有3000吨横渡太平洋经马尼拉运抵中国。如果再加上日本和其他地方生产的白银,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材料三: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世界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