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通过抑制组织细胞分泌的COX-1,起到镇痛、消肿、解热的作用
B通过抑制组织细胞分泌环氧化酶(COX),减少炎症介质——前列腺素的产生
C通过抑制组织细胞分泌环氧化酶(COX),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
D通过改变细胞溶酶体的pH,减弱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和IL-1的分泌,减少淋巴细胞活化
E通过交联DNA和蛋白质使细胞生长受阻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作用是通过下列哪项机制产生的()。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
(多选题)
下述哪些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选题)
女性,32岁,因关节痛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2周后出现低热,躯干及四肢近端有充血性斑丘疹,逐步增多融合成片。查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尿液检查尿蛋白(++),定量每日为1.8g,小管性蛋白尿,光镜检查红细胞5~10个/HP,白细胞10~15个/HP,血清IgE增高,血Cr180μmol/L。停药1周后,皮疹有所消退,肾脏表现未见好转,尿量每日500ml,Cr240μmol/L。血中查到抗肾小管基膜抗体。此时对确定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单选题)
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以下哪个介质的产生而起到镇痛、解热、消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