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是一种偶蹄兽类易感染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病毒为口蹄疫病毒。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牛、羊、猪及野生偶蹄兽,人也感染。本病传播迅速,流行猛烈,常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很高,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多发生于冬季,夏季往往自然平息。
症状: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蹄冠、蹄踵、趾间出现发红、微热、敏感等症状,不久形成黄豆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出现出血性烂斑,一周左右恢复,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引起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地不起,部分病猪的口腔粘膜、鼻盘和哺乳母猪的乳头,也可见到水疱或烂斑。吃奶仔猪患此病时,多呈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特高。
预防:⑴做好接种疫苗工作,及时接种猪口蹄疫苗,也可以用强毒灭活疫苗。疫苗注射14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在3个月以上。也可以用病痊愈2~3周后患猪的血清或高免血清分点注射于病猪体皮下,其保护力可持续10天左右。⑵流行时控制:一旦发现该疫流行,应立即上报。对患病的猪应焚烧深埋。疫点周围可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隔2~3日消毒1次。疫区周围的猪应立即注射口蹄疫苗,然后再注射疫区内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