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000字以上。

正确答案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不断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否定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以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知识即美德”。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即知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请回答: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请回答: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在这方面的一句名言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知识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下列中国学派与这一思想接近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与这一论断相一致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