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是岩溶地貌中的一种负地形,从形态上看是地面上一个巨大的坑洞,雄伟的峭壁如斧劈刀削般森然直立,围成坑洞的四壁,远远望去,好像大地对着天空长大的嘴巴。
天坑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岩石特性、地质构造和人文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南方有大规模的石灰岩地层,长江以南气候湿热,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至1400毫米。当雨水降落在石灰岩地面上,沿着岩石的裂缝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洞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坍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在地表与地下长期的溶蚀作用下,漏斗越来越大,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坑。
与天坑共存的另一种奇特的溶蚀地貌是地缝,都以地下河与天坑相通。这种地形在小寨天坑和乐业天坑群都存在。与小寨天坑相通的天井峡地缝全长14公里,缝两壁陡峭如刀切,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地缝多为断裂带,破碎的岩石被溶蚀或被流水带走,从而形成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