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

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

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

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

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清代为防止“霾灾”,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朝廷官员则通过焚香祭天的方式。A项符合题意;当时工业化尚未开始,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体现;D项始于西汉时期。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二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有关资料记载,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我国人口达到1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突破2亿,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越过3亿,1834年(道光十四年)超过4亿。下列各项与上述人口变化原因无关的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清康熙五十四年,巡抚绰奇在原有白塔基础上扩大寺址,起名()。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四年,智贾租得常田一亩,交与田租银钱五文,租田人不负担田赋;灌田水渠破而水溢,田主不负责。据此可知()。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据《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又名奏庭,陈家沟陈氏九世;祖父思贵,陕西狄道县典吏,碑立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父抚民,征士郎,碑立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兄于阶,庠生,亦名奏丹,有碑;《明实录》记载:陈子阶任湖广道御史,明万历元年(1573年)升任山东副使。据此可知,陈王廷是明末清初时人,与内家拳名家王征南等同时。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