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仍然会有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之分。这是因为:
(1)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思想上日趋接近,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这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加上民间文学本身传承的根深蒂固,这两种文学形式的并存将是长期的。
(2)从文学艺术发展的角度看,每种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民间文学发展于没有文字、没有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才有宫廷和民间的分野,社会主义时期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大大提高了,不少人同时采用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进行创作,两种风格是一样的。再从民间文学本身的特征看,口头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口头语和书面语永远不会完全相同,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书写、印刷、传媒工具的发达,会有许多书面记录的口头语言作品,同时也会有许多口头传播的书面语作品(如广播小说),但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因此钟敬文先生说:“只要一天人类语言在地球上响着,口头文学作品的创作就不会停止。”
(简答题)
为什么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为什么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民间文学也不会消亡?
(单选题)
“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中的句子。
(单选题)
戴望舒和为逃避北洋军阔追捕南下到了松江的一位文学批评家一起主编了"科学与艺术论丛书"(后改名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这位文学批评家是()。
(简答题)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简答题)
谈谈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的“歌颂与暴露”问题。
(单选题)
陈独秀在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中提出以()取代贵族文学,涉及到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文学的平民化问题。
(简答题)
什么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为什么会有间接性?
(单选题)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古典主义文学中的理性与感性是什么关系?()
(判断题)
从一种文学思潮中不仅能够看到文学本身的革新要求和时代的审美趋向,而且还会发现这种革新实际是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回应,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