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礼记·大学(节选)》文中所使用的排比、蝉联句式,在逻辑上是否真的很严密?有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
正确答案
并非真的很严密,其可置疑之处,是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从格物、致知直到平天下的八条目之间,有严格的蕴涵关系或充足条件的关系,即有了前件,就必定会有后件。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因为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格物”与“平天下”之间的各个阶段就都可以省略,一旦“物格”,便“天下平”了,而“格物”也就等于是“平天下”,因此应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格物(或致知)为本”才对。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格物”并不等于“平天下”,甚至也不等于“修身”。文章既然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很明白,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总括于“修身”之内,是其具体的项目,而不是“修身”的前一阶段或充足条件。作者使用这些排比蝉联句式,只是为了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关联,但却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习惯去理解它们。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说明《礼记·大学(节选)》文中排比句和蝉联句的表达作用。
(简答题)
以《论语·先进(节选)》文中第二层次“四弟子言志”为例,简要说明《论语》记言、记事的艺术特征。
(单选题)
《礼记·大学》的核心纲领是:()
(名词解析)
《礼记大学》中的“三纲领”
(判断题)
《四书》包括《大学》《礼记》《论语》《孟子》。
(名词解析)
《礼记大学》中的“八条目”
(简答题)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句中“本末”是什么意思?
(填空题)
南宋的朱熹将()一书与《论语》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
(简答题)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句中“定”是什么意思?